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实时车牌分割与识别技术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12页
1 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·车牌分割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·车牌识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·车牌通用分割方法综述第17-19页
   ·车牌识别方法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·论文主要工作第20-22页
   ·论文内容安排第22-24页
2 车牌定位常用处理技术综述第24-34页
   ·车牌定位综述第24页
   ·基于灰度图像的车牌定位技术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车牌定位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基于混合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车牌定位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其他车牌定位算法第27页
   ·彩色车牌定位技术第27-29页
     ·HSV 与HSI 彩色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基于颜色分析的车牌定位方法第29页
   ·台湾地区车牌特殊性第29-30页
   ·台湾地区车牌常用的车牌定位方法第30-34页
3 复杂环境下的车牌二值化方法第34-48页
   ·引言第34页
   ·基于全局阈值的二值化技术第34-37页
     ·OTSU 二值化算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Kittler 二值化算法第36-37页
   ·基于局部阈值的二值化技术第37-40页
     ·Niblack 二值化算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Bernsen 二值化算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台湾车牌二值化面临的问题第39-40页
   ·本文提出的二值化方法第40-48页
     ·二值化总体框架第40页
     ·车牌图像预处理第40-42页
     ·二值化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后处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算法流程总结第46页
     ·二值化实验结果第46-48页
4 车牌图像的倾斜校正第48-58页
   ·引言第48页
   ·车牌倾斜的类型第48-49页
   ·常见的车牌倾斜校正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·基于分段直线拟合的车牌倾斜校正算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倾斜角度的提取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倾斜校正算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52页
   ·基于Radon 变换的车牌倾斜校正算法第52-58页
     ·Radon 变换原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·Radon 变换提取倾斜信息第53-54页
     ·Radon 变换校正过程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55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Radon 变换倾斜校正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Radon 变换实验结果第56-58页
5 车牌粘连字符快速切分算法第58-68页
   ·引言第58页
   ·车牌预处理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底色统一第59页
     ·车牌图像的倾斜校正第59页
     ·字符区域的紧致第59-60页
   ·字符切分算法第60-65页
     ·字符的预切分第60-62页
     ·字符的二次切分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后处理第64-65页
   ·实验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·缺点和改进方向第66-67页
   ·结论第67-68页
6 车牌字符图像检测算法第68-78页
   ·引言第68-69页
   ·预处理第69-70页
   ·字符结构特征提取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区域密度特征第70页
     ·区域连通特性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笔画宽度特性第71页
     ·Jumping 特征第71-72页
   ·HSV 颜色模型第72-73页
   ·字符图像检测算法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基于结构分析的字符图像检测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基于HSV 颜色分析模型的车牌字符图像检测第75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·结论第77-78页
7 车牌字符识别第78-88页
   ·引言第78-79页
   ·主成分分析方法(PCA)第79-81页
   ·支持向量机(SVM)第81-82页
   ·基于二值字符图像的结构特征提取第82-83页
     ·ET1 特征第82页
     ·DT12 特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·Jumping 特征第83页
     ·基于结构特征的字符识别第83页
   ·基于二值字符图像的PCA 特征提取第83-85页
   ·基于灰度车牌字符图像的PCA 特征提取第85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·结论第87-88页
8 总结与展望第88-92页
   ·本文工作总结第88-90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100页
附录第100页
 A 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0页

论文共10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han-Vese活动轮廓模型的研究
下一篇:车牌字符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