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上春树作品的存在主义美学特质研究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相关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(一)国外对村上春树的研究概况 | 第9-10页 |
(二)国内对村上春树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步骤 | 第12-13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3页 |
(二)归纳法 | 第13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存在主义哲学与美学 | 第14-20页 |
一、存在主义哲学 | 第14-15页 |
二、存在主义美学 | 第15-20页 |
(一)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与“诗意地栖居” | 第16-17页 |
(二)萨特的美学本体论与文学介入原则 | 第17-18页 |
(三)加缪的荒诞与反抗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村上春树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美学 | 第20-24页 |
一、村上春树的作品倾向 | 第20-21页 |
二、村上春树作品的存在主义美学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村上春树作品美学特质之孤独 | 第24-32页 |
一、孤独——以疏离的叙事风格显现 | 第24-26页 |
二、个体孤独——诗意的栖居姿态 | 第26-32页 |
(一)疏离的人物关系 | 第27-28页 |
(二)自我的迷失与寻找 | 第28-29页 |
(三)“此在”的自我显现——守护孤独 | 第29-30页 |
(四)孤独的“诗意地栖居”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村上春树美学特质之荒诞与虚无 | 第32-36页 |
一、对社会荒诞的揭露 | 第32-34页 |
二、对荒诞的形而上思考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村上春树美学特质之介入意识 | 第36-41页 |
一、历史的反思 | 第36-39页 |
(一)《奇鸟行状录》对诺门坎战役的反思 | 第36-37页 |
(二)《海边的卡夫卡》对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的隐喻 | 第37-39页 |
二、对现实的介入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