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轻钢—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13-19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页
    1.2 轻钢-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介绍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轻钢结构研究状况第14-16页
    1.4 轻钢-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背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7-19页
2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9-39页
    2.1 模型介绍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梁和柱的模型化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梁单元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连梁的模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柱单元模型第22页
    2.3 墙体模型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剪力墙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轻钢墙体模拟第24-25页
    2.4 截面纤维的划分与组装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梁、柱纤维的划分与组装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混凝土截面纤维划分与组装第26-27页
    2.5 Perform-3D弹塑性分析材料本构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材料强度取值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钢筋和混凝土本构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混凝土本构拟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PERFORM-3D滞回规则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轻钢墙体本构第33-35页
    2.6 模型质量信息第35页
    2.7 模型阻尼信息第35-37页
    2.8 结构模态分析与验证第37-39页
3 高层混合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第39-4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方法第39页
    3.3 周期折减公式的推导第39-41页
    3.4 周期折减系数分析与验证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于本文模型的周期折减系数验证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雷阳模型周期折减系数验证第44-4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4 六度区地震作用分析第49-73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9页
    4.2 地震波的选取第49-51页
    4.3 六度区(0.05g)多遇地震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结构层剪力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4.4 六度区(0.05g)罕遇地震分析第5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结构层剪力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结构主要构件工作状态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结构整体状态描述第68-7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5 七度区(0.15g)地震作用分析第73-93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3页
    5.2 七度区(0.15g)多遇地震分析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构层剪力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5.3 七度区(0.15g)罕遇地震作用分析第78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结构层剪力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结构主要构件工作状态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结构整体状态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2-93页
6 结论与展望第93-99页
    6.1 混合结构经济性研究第93-95页
    6.2 结论第95-96页
    6.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96-99页
致谢第99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3页
附录第103-116页
    附录A 模型构件截面统计第103-108页
    附录B 轻钢楼层荷载计算第108-111页
    附录C 混合结构抗侧刚度计算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   附录C.1 混凝土主结构楼层刚度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附录C.2 轻钢墙体抗侧刚度计算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附录C.3 雷阳模型楼层抗侧刚度第114-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尿木糖排泄率与脾虚患者症状组合关系的研究
下一篇:哈萨克斯坦油田Z区防砂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