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5-21页 |
1.2.1 常规母线差动保护及其改进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2 基于非高频暂态量的新型母线保护 | 第17-18页 |
1.2.3 基于高频暂态量的新型母线保护 | 第18-20页 |
1.2.4 其它 | 第20-21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方向行波波形积分式母线保护 | 第24-34页 |
2.1 故障暂态行波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2 正、反向行波故障特征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3 方向行波波形积分式母线保护判据 | 第27-29页 |
2.4 新相模变换 | 第29-30页 |
2.5 母线保护算法实现流程 | 第30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基于故障分量电流积分值的极性比较式母线保护 | 第34-42页 |
3.1 故障特征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1 母线区内故障时的故障分量电流特征 | 第34-35页 |
3.1.2 母线区外故障时的故障分量电流特征 | 第35-36页 |
3.2 故障识别判据 | 第36-37页 |
3.3 算法实现流程图 | 第37-38页 |
3.4 智能变电站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超高压变电站母线保护仿真与分析 | 第42-76页 |
4.1 仿真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2 方向行波波形积分式母线保护仿真与分析 | 第43-59页 |
4.2.1 保护原理的适应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.2 典型故障仿真 | 第44-49页 |
4.2.3 故障初始条件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4.2.4 串联补偿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2.5 采样频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2.6 干扰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2.7 CT饱和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4.2.8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2.9 动作速度和门槛值分析 | 第59页 |
4.3 基于故障分量电流积分值的极性比较式母线保护仿真与分析 | 第59-70页 |
4.3.1 典型故障仿真测试 | 第59-62页 |
4.3.2 不同故障初始条件仿真测试 | 第62-64页 |
4.3.3 考虑串补时的仿真测试 | 第64-65页 |
4.3.4 开关操作仿真测试 | 第65页 |
4.3.5 雷击仿真测试 | 第65-66页 |
4.3.6 CT饱和仿真测试 | 第66-70页 |
4.3.7 动作速度分析 | 第70页 |
4.4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 | 第70-75页 |
4.4.1 方向行波波形积分式母线保护方法模拟结果 | 第71-74页 |
4.4.2 基于故障分量电流积分值的极性比较式母线保护方法模拟结果 | 第74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9页 |
5.1 结论 | 第76-77页 |
5.2 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84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附件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