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村镇户式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性能实测与提升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3 研究目的、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重庆村镇冬季供暖需求调研 | 第16-34页 |
2.1 建筑基本信息 | 第17-22页 |
2.1.1 建筑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1.2 围护结构 | 第18-22页 |
2.2 室内外环境客观条件 | 第22-25页 |
2.2.1 气象条件 | 第22-23页 |
2.2.2 室内热湿环境现状 | 第23-25页 |
2.3 供暖设施及需求 | 第25-27页 |
2.3.1 供暖设施 | 第25-26页 |
2.3.2 供暖需求(满意度) | 第26-27页 |
2.4 可再生能源现状 | 第27-31页 |
2.4.1 沼气资源 | 第27-28页 |
2.4.2 太阳能资源 | 第28-31页 |
2.5 小结 | 第31-34页 |
3 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| 第34-44页 |
3.1 实验平台 | 第34-35页 |
3.2 房间负荷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 空气源热泵系统 | 第37-39页 |
3.4 太阳能系统 | 第39-40页 |
3.5 监测平台 | 第40-42页 |
3.6 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| 第44-78页 |
4.1 空气源热泵理论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1.1 压缩机模型 | 第44页 |
4.1.2 冷凝器模型 | 第44-45页 |
4.1.3 毛细管模型 | 第45页 |
4.1.4 蒸发器模型 | 第45-46页 |
4.2 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分析 | 第46-73页 |
4.2.1 实验方案 | 第46-48页 |
4.2.2 启动阶段 | 第48-58页 |
4.2.3 稳定阶段 | 第58-67页 |
4.2.4 全阶段 | 第67-73页 |
4.3 缓冲水箱性能分析 | 第73-76页 |
4.4 小结 | 第76-78页 |
5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性能提升 | 第78-98页 |
5.1 空气源热泵白天蓄热、夜间供暖 | 第78-86页 |
5.1.1 供暖设定温度为 35℃ | 第81-84页 |
5.1.2 供暖设定温度为 40℃ | 第84-86页 |
5.2 太阳能系统白天蓄热、夜间供暖 | 第86-95页 |
5.2.1 太阳能复合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形式 | 第86页 |
5.2.2 太阳辐射聚类分析 | 第86-90页 |
5.2.3 太阳能水箱水温分布特点 | 第90-94页 |
5.2.4 太阳能预热提升系统性能 | 第94-95页 |
5.3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性能提升对比 | 第95-96页 |
5.4 小结 | 第96-98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98-100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98-99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6页 |
附录 | 第106-111页 |
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| 第106页 |
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06页 |
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 | 第106-107页 |
D 问卷 | 第107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