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土矿低钙冶炼元素分配规律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3页 |
| 1.1 镍合金的性质与其用途 | 第9-11页 |
| 1.1.1 金属镍及其合金的性质 | 第9页 |
| 1.1.2 镍的应用 | 第9-11页 |
| 1.2 镍矿资源分布情况 | 第11-13页 |
| 1.3 红土镍矿处理工艺 | 第13-18页 |
| 1.4 炉渣性能的评价指标 | 第18-20页 |
| 1.4.1 氧化能力 | 第18-19页 |
| 1.4.2 脱硫能力 | 第19页 |
| 1.4.3 脱磷能力 | 第19-20页 |
| 1.5 镍冶炼渣系元素分配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1.6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2-23页 |
| 2 渣金间元素分配模型 | 第23-35页 |
| 2.1 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| 第23-29页 |
| 2.2 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的Ni分配比计算模型 | 第29-31页 |
| 2.3 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的S分配比计算模型 | 第31-32页 |
| 2.4 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的P分配比计算模型 | 第32-34页 |
| 2.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3 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对元素分配规律的分析 | 第35-59页 |
| 3.1 渣系各组成的作用浓度计算 | 第35-48页 |
| 3.2 镍在渣金间分配比的计算 | 第48-50页 |
| 3.3 硫在渣金间分配比的计算 | 第50-54页 |
| 3.4 磷在渣金间分配比的计算 | 第54-57页 |
| 3.5 小结 | 第57-59页 |
| 4 模型计算结果之验证与分析 | 第59-85页 |
| 4.1 利用Factsage计算的元素分配结果 | 第59-67页 |
| 4.2 镍分配比模型之验证与分析 | 第67-73页 |
| 4.3 硫分配比模型之验证与分析 | 第73-79页 |
| 4.4 磷分配比模型之验证与分析 | 第79-84页 |
| 4.5 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5 结论 | 第85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-8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| 附录 | 第93页 |
|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