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序言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IL-33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感染的作用 | 第14-34页 |
2.1 前言 | 第14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14-17页 |
2.2.1 实验动物及菌株 | 第14页 |
2.2.2 实验试剂 | 第14-15页 |
2.2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15-16页 |
2.2.4 实验溶液配制 | 第16-17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17-24页 |
2.3.1 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 | 第17页 |
2.3.2 IL-33处理后白细胞、各类细胞变化情况 | 第17页 |
2.3.3 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的活化与保存 | 第17页 |
2.3.4 IL-33体内治疗及MRSA感染 | 第17-18页 |
2.3.5 死亡曲线 | 第18页 |
2.3.6 观察指标 | 第18-19页 |
2.3.7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 | 第19-20页 |
2.3.8 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| 第20-21页 |
2.3.9 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 | 第21页 |
2.3.10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| 第21-22页 |
2.3.11 LB平板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杀伤功能 | 第22-23页 |
2.3.1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R2的表达 | 第23-24页 |
2.3.13 统计分析 | 第24页 |
2.4 实验结果 | 第24-32页 |
2.4.1 IL-33处理后白细胞、各类细胞变化情况 | 第24-25页 |
2.4.2 小鼠存活率 | 第25-26页 |
2.4.3 血液、腹腔液、各脏器细菌数目 | 第26-27页 |
2.4.4 血液、腹腔液中性粒细胞数目 | 第27-28页 |
2.4.5 细胞因子的表达 | 第28-29页 |
2.4.6 IL-33对免疫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4.7 IL-33对免疫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4.8 IL-33对免疫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5 讨论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IL-33对骨髓粒系分化的影响 | 第34-52页 |
3.1 前言 | 第34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34-37页 |
3.2.1 实验动物及菌株 | 第34页 |
3.2.2 实验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2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35-36页 |
3.2.4 实验溶液配制 | 第36-37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7-45页 |
3.3.1 造血干细胞的分离 | 第37-38页 |
3.3.2 磁珠分选前后lin-细胞含量检测 | 第38页 |
3.3.3 造血干细胞中IL-33受体ST2的表达 | 第38页 |
3.3.4 造血干细胞P-STAT3的表达 | 第38-39页 |
3.3.5 STAT3调控CEBPβ、c-myc的表达 | 第39-40页 |
3.3.6 PCR检测CEBPβ、c-myc、CyclinD1的表达 | 第40-42页 |
3.3.7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调控 | 第42-43页 |
3.3.8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3.9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10 统计分析 | 第45页 |
3.4 实验结果 | 第45-50页 |
3.4.1 磁珠分选前后lin-细胞纯度的检测 | 第45-46页 |
3.4.2 造血干细胞ST2的表达及STAT3磷酸化情况 | 第46页 |
3.4.3 STAT3调控CEBPβ、c-myc的表达 | 第46-47页 |
3.4.4 PCR检测CEBPβ、c-myc、CyclinD1的表达 | 第47-48页 |
3.4.5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调控 | 第48页 |
3.4.6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4.7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| 第50页 |
3.5 讨论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IL-33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| 第52-62页 |
4.1 前言 | 第52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52-54页 |
4.2.1 实验动物及菌株 | 第52页 |
4.2.2 实验试剂 | 第52-53页 |
4.2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53页 |
4.2.4 实验溶液配制 | 第53-54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54-57页 |
4.3.1 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的活化与保存 | 第54页 |
4.3.2 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| 第54页 |
4.3.3 流式细胞术检测P-STAT3的表达 | 第54-55页 |
4.3.4 STAT3信号通路对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3.5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.6 IL-33通过STAT3信号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57页 |
4.3.7 统计分析 | 第57页 |
4.4 实验结果 | 第57-61页 |
4.4.1 流式细胞术检测P-STAT3的表达情况 | 第57-58页 |
4.4.2 STAT3信号通路对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4.3 IL-33通过STAT3信号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4.4 IL-33通过STAT3信号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60-61页 |
4.5 讨论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中性粒细胞过继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感染的作用 | 第62-72页 |
5.1 前言 | 第62页 |
5.2 实验材料 | 第62-64页 |
5.2.1 实验动物及菌株 | 第62页 |
5.2.2 实验试剂 | 第62-63页 |
5.2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63页 |
5.2.4 实验溶液配制 | 第63-64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64-67页 |
5.3.1 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 | 第64页 |
5.3.2 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的活化与保存 | 第64页 |
5.3.3 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| 第64页 |
5.3.4 中性粒细胞预处理 | 第64-65页 |
5.3.5 中性粒细胞过继及MRSA感染 | 第65页 |
5.3.6 死亡曲线 | 第65页 |
5.3.7 检测指标 | 第65-66页 |
5.3.8 中性粒细胞在免疫抑制小鼠体内的迁移 | 第66-67页 |
5.3.9 统计分析 | 第67页 |
5.4 实验结果 | 第67-71页 |
5.4.1 小鼠存活率 | 第67-68页 |
5.4.2 血液、腹腔液、各脏器细菌数目 | 第68-69页 |
5.4.3 血液、腹腔液中性粒细胞数目 | 第69-70页 |
5.4.4 中性粒细胞在免疫抑制小鼠体内的迁移 | 第70-71页 |
5.5 讨论 | 第71-7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1英文缩写语中文对照表 | 第77-79页 |
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