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汽车迎面气流能量回收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2-16页 |
1.2.1 汽车内循环阻力与整车空气动力学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风力机与风能浓缩装置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车辆风能回收系统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风能回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8-32页 |
2.1 叶素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 贝茨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3 电动汽车内部流场测量与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4 风力机选型分析 | 第23-28页 |
2.4.1 阻力型垂直轴风力机特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4.2 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特性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4.3 升阻结合式垂直轴风力机特性分析 | 第28页 |
2.5 风能回收系统总体方案 | 第28-31页 |
2.5.1 纯电动汽车适合风能回收系统的原因分析 | 第29页 |
2.5.2 适合纯电动汽车的风力机类型 | 第29-30页 |
2.5.3 设计风能回收系统的约束条件 | 第30页 |
2.5.4 风能回收系统总体方案 | 第30-3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风道和风力机设计及仿真 | 第32-46页 |
3.1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能量转换理论 | 第32页 |
3.2 风道设计 | 第32-35页 |
3.2.1 风道方案选择 | 第32-33页 |
3.2.2 风道流场仿真 | 第33-35页 |
3.3 风力机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3.1 升力型风力机叶片翼型 | 第35-37页 |
3.3.2 升力型风力机实度、叶片数、叶片弦长 | 第37-38页 |
3.3.3 升力型风力机叶片材料 | 第38页 |
3.3.4 升阻结合式风力机启动性能试验 | 第38-39页 |
3.4 风道和风力机仿真 | 第39-44页 |
3.4.1 风道和风力机联合仿真 | 第39-41页 |
3.4.2 风力机模态仿真 | 第41-44页 |
3.5 升阻结合式风力机最终方案 | 第44-4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分析 | 第46-56页 |
4.1 汽车空气阻力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 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2.1 整车模型建立 | 第47-48页 |
4.2.2 仿真计算域 | 第48-50页 |
4.2.3 湍流模型的选用 | 第50-51页 |
4.3 仿真结果 | 第51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台架实验 | 第56-65页 |
5.1 实验设备 | 第56-57页 |
5.2 风道流速和风力机转速实验 | 第57-60页 |
5.3 风能利用效率实验 | 第60-62页 |
5.4 风能回收系统效率估算 | 第62-64页 |
5.4.1 风能利用系数的估算 | 第62-63页 |
5.4.2 发电量的估算 | 第63页 |
5.4.3 减阻能量估算 | 第63-64页 |
5.4.4 节约电池成本的估算 | 第6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