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政治论文

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实践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3页
    1.1 写作缘起第7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思想品德课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优化教学第8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研究创新点与可行性第11-13页
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3-18页
    2.1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必要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、提升思想品德学科价值和生命力的要求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适应社会发展、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学产生整体教学效应的需要第14-15页
    2.2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可行性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似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交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主体相同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操作过程相互融合第16-18页
第三章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现状调查第18-24页
    3.1 调查目的第18页
    3.2 调查方法及对象第18页
    3.3 调查结果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准确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组织违背发展规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简单单一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教师素质影响教学效果第22-24页
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策略第24-37页
    4.1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应遵循的原则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主体性原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发展性原则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个性化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活动性原则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针对性原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协同性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4.2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途径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整合教学目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优化教学内容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设计教学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创设教学环境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完善教学评价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35-37页
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运用第37-40页
附录一第40-41页
附录二第41-42页
附录三第42-43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43-46页
后记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气缸盖冷却水腔内过冷沸腾传热多相流数值模拟基础研究
下一篇: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联合循环计算平台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