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与应力奇异性 | 第10-14页 |
1.2.1 断裂模式 | 第10-11页 |
1.2.2 裂纹尖端应力场与位移场 | 第11-14页 |
1.2.3 应力强度因子 | 第14页 |
1.3 界面断裂理论 | 第14-19页 |
1.3.1 界面断裂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界面裂纹的Dundurs参数 | 第15-16页 |
1.3.3 界面裂纹的应力奇异性 | 第16-17页 |
1.3.4 表面条件对界面裂纹奇异应力场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1.4 断裂问题应力奇异性数值计算方法 | 第19-22页 |
1.4.1 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.2 裂纹面荷载作用下的断裂分析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工作 | 第22-24页 |
2. 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 | 第24-34页 |
2.1 SBFEM研究进展概述 | 第24-25页 |
2.2 SBFEM基本理论 | 第25-31页 |
2.2.1 SBFEM基本概念 | 第25-26页 |
2.2.2 SBFEM的比例坐标变换 | 第26-29页 |
2.2.3 径向的节点位移和应力方程 | 第29-30页 |
2.2.4 SBFEM控制方程建立 | 第30-31页 |
2.3 矩阵方程法求解SBFEM控制方程 | 第31-33页 |
2.4 SBFEM的基本特点概述 | 第33-34页 |
2.4.1 SBFEM的优势 | 第33页 |
2.4.2 SBFEM的缺点 | 第33-34页 |
3 任意裂纹面荷载作用下板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| 第34-48页 |
3.1 裂纹面荷载作用比例边界有限元控制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| 第34-36页 |
3.2 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 | 第36-39页 |
3.2.1 通用应力强度因子定义 | 第36-37页 |
3.2.2 各向同性双材料板应力强度因子 | 第37-38页 |
3.2.3 各向异性双材料板应力强度因子 | 第38-39页 |
3.3 数值算例 | 第39-47页 |
3.3.1 各向同性单边裂纹单材料板承受法向裂纹面荷载 | 第39-41页 |
3.3.2 各向同性单边裂纹双材料板承受法向裂纹面荷载 | 第41-42页 |
3.3.3 正交各向异性单边裂纹双材料板承受法向裂纹面荷载 | 第42-44页 |
3.3.4 正交各向异性单边裂纹双材料板承受切向和法向面荷载 | 第44-47页 |
3.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任意裂纹面荷载作用下高阶奇异参数计算 | 第48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裂纹尖端应力场 | 第48-51页 |
4.3 数值算例 | 第51-57页 |
4.3.1 均匀端部荷载作用下单边裂纹板高阶奇异参数计算 | 第51-53页 |
4.3.2 法向裂纹面荷载作用下单边裂纹板高阶奇异参数的计算 | 第53-55页 |
4.3.3 单边裂纹双材料板承受任意裂纹面荷载高阶奇异参数计算 | 第55-57页 |
4.4 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工程应用 | 第58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58-59页 |
5.2 工程实例 | 第59-64页 |
5.2.1 重力坝算例 | 第59-62页 |
5.2.2 重力坝的高阶奇异参数计算 | 第62-64页 |
5.3 小结 | 第64-6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65页 |
6.2 本文工作的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