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1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| 第14-24页 |
2.1 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2.1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1.3 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2.2 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7-24页 |
2.2.1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.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| 第18-21页 |
2.2.3 其他相关理论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兰州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| 第24-36页 |
3.1 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 | 第24-25页 |
3.1.1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征 | 第24页 |
3.1.2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3.2 历史视角下兰州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| 第25-30页 |
3.2.1 1949年之前 | 第26页 |
3.2.2 1949-1977年 | 第26-27页 |
3.2.3 1978-2000年 | 第27-28页 |
3.2.4 2000-2010年 | 第28-29页 |
3.2.5 2010年以后 | 第29-30页 |
3.3 兰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述 | 第30-36页 |
3.3.1 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现实需要 | 第30-32页 |
3.3.2 兰州轨道交通线路规划 | 第32-36页 |
第四章 轨道交通对兰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| 第36-60页 |
4.1 基于模型的轨道交通对兰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6-43页 |
4.1.1 引力场模型下的轨道交通影响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1.2 可达性的轨道交通影响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1.3 小结 | 第43页 |
4.2 轨道交通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| 第43-57页 |
4.2.1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| 第43-48页 |
4.2.2 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| 第48-50页 |
4.2.3 改变站点周边土地利用 | 第50-56页 |
4.2.4 改善城市环境 | 第56-57页 |
4.3 轨道交通对兰州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| 第57-59页 |
4.3.1 直接的负面影响 | 第58页 |
4.3.2 可能的负面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4 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轨道交通影响下兰州城市发展的响应措施 | 第60-72页 |
5.1 促进正面影响的措施 | 第60-69页 |
5.1.1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| 第60-63页 |
5.1.2 重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| 第63-66页 |
5.1.3 加强站点周边的控制引导 | 第66-69页 |
5.2 抑制负面影响的措施 | 第69-70页 |
5.2.1 通过技术减少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2.2 强化环卫设施管理 | 第70页 |
5.2.3 加强控规监控引导 | 第70页 |
5.2.4 疏解城关核心区职能 | 第70页 |
5.3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2页 |
6.2 创新之处 | 第72-73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