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导言 | 第11-18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五、研究的思路 | 第16-17页 |
六、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地方政府债券概述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券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券的逻辑起因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沿革及现状评析 | 第19-23页 |
一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模式的变迁 | 第19-22页 |
二、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---地方自主发债限制的逐步放开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法律制度 | 第23-27页 |
第一节 市场化发行制度的产生及其原因 | 第23-25页 |
一、市场化发行制度的具体内容 | 第23-25页 |
二、市场化发行制度产生的原因 | 第25页 |
第二节 市场化发行法律制度的评析 | 第25-27页 |
一、支撑发行制度的法律文件效力过低,须进行相应立法 | 第26页 |
二、发行主体的特殊性需要多个领域的法律文件共同规制 | 第26页 |
三、缺乏具体性条文规制导致操作层面问题频出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定价制度 | 第27-34页 |
第一节 债券定价市场化的进程---以国债定价方式的演变为视角 | 第27-28页 |
一、以国债为视角的意义---承载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缩影 | 第27页 |
二、我国债券市场由行政部门主导定价到市场化定价的转变原因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解析现阶段市场化发行制度下地方政府债券的定价方式 | 第28-30页 |
一、招标发行定价方式的定义与操作流程 | 第28-29页 |
二、薄记建档定价方式的定义与操作流程 | 第29-30页 |
三、与招标发行相比,簿记建档的优势 | 第30页 |
第三节 现阶段定价方式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| 第30-32页 |
一、地方政府自主选择定价模式缺乏监管,易引发行政垄断与道德风险 | 第30-31页 |
二、利率双轨制下,商业银行的投资行为存在合规性问题 | 第31-32页 |
第四节 对于完善定价阶段监管的探讨 | 第32-34页 |
一、完善立法,建立事前监管和事中监管机制达到风控目的 | 第32-33页 |
二、在《商业银行法》中加入对债权人银行投资的限制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中信用评级制度 | 第34-39页 |
第一节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沿革和现状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现阶段市场化发行中信用评级制度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35-39页 |
一、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操作方式及其不足 | 第35页 |
二、地方政府债券信用来源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探讨 | 第35-37页 |
三、关于信评机构评估标准适用不当问题的探讨 | 第37-38页 |
四、完善具体立法以加强信用评级的约束意义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制度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| 第39-43页 |
第一节 现阶段发行制度中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及其不足 | 第39-40页 |
一、现阶段财政部对于信息披露要求过于宽泛 | 第39-40页 |
二、地方政府信息披露不足给予信用评级和定价带来阻碍 | 第40页 |
第二节 对于完善地方政府信息披露机制的探讨 | 第40-43页 |
一、完善立法对于信息披露的内容作出具体要求 | 第40-41页 |
二、信息披露中引入律师法律意见书的意义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