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--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--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

低阶煤催化解聚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43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特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低阶煤提质第19-21页
    1.2 低阶煤热解研究进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煤的快速热解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煤的加氢热解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第24-25页
    1.3 低阶煤催化热解研究进展第25-29页
    1.4 催化热解研究中的催化剂第29-31页
    1.5 催化热解研究中的催化剂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低阶煤热解与煤制甲烷气联合工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低阶煤热解与煤间接制油联合工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褐煤热解与褐煤制腐植酸联合工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低阶煤热解与合成化工联合工艺第33页
    1.6 课题的提出第33-34页
    1.7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研究目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研究内容第35-3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8-43页
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产物分析测试第43-51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及催化剂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用原料煤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用催化剂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催化剂在煤上的担载第45页
    2.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装置及热解程序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热解气体收集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焦油样品的处理第46-47页
    2.3 分析和表征方法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煤、焦样品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总硫和形态硫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焦油的GC/MS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焦油的热重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煤及半焦的FT-IR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. 半焦的Roman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半焦的XRD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煤及半焦的XPS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半焦的N_2吸附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半焦的CO_2反应性分析第5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0-51页
第三章 催化煤解聚实验第51-71页
    3.1 实验部分第51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讨论第51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产物分布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红外表征第58-6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8-71页
第四章 铁催化剂对煤解聚的催化作用第71-111页
    4.1 实验部分第71-72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72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铁催化剂煤解聚焦油组成第7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铁催化剂对煤解聚半焦聚合度的影响第85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铁催化剂对热解气体析出的影响第98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煤催化解聚作用探析第105-109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10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9-111页
第五章 钼催化剂对煤解聚的催化作用第111-141页
    5.1 实验部分第111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讨论第111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钼催化剂催化煤解聚产物分布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钼催化剂催化解聚焦油组成第112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钼催化剂对热解半焦聚合度的影响第125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钼催化剂对热解气体析出的影响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钼催化剂对元素迁移的影响及钼催化煤热解聚机理分析第137-138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38-13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39-141页
第六章 催化解聚半焦的孔结构特性与气化反应性能第141-155页
    6.1 实验部分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样品第14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N_2吸附试验第14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CO_2气化反应性试验第141-142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讨论第14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催化热解半焦的孔结构特点第142-1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催化热解半焦的CO_2气化性能第149-15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53-15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54-155页
第七章 催化剂对低阶煤热解脱硫的作用第155-169页
    7.1 实验部分第155-156页
    7.2 结果与讨论第156-16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催化热解半焦的全硫及形态硫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催化热解脱硫第157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各有机形态硫的脱除效率第160-16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催化剂对内蒙B煤有机形态硫热解脱硫率的影响第163-167页
    7.3 本章小结第167-1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68-169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-173页
    8.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69-170页
    8.2 论文的创新性第170-171页
    8.3 建议与展望第171-173页
致谢第173-17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75页

论文共1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重污染天气下的特征污染物管控研究
下一篇:北约国家在利比亚危机初期的外交分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