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混沌学的产生及发展 | 第10-11页 |
1.2 混沌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1.3 混沌的基本特征 | 第12-13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混沌理论的概述 | 第16-22页 |
2.1 混沌同步 | 第16-18页 |
2.1.1 驱动—响应同步法 | 第16-17页 |
2.1.2 主动—被动同步法 | 第17页 |
2.1.3 自适应同步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2 混沌反控制 | 第18-20页 |
2.3 稳定性判据 | 第20-21页 |
2.3.1 线性稳定性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2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| 第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生成、动力学分析及控制 | 第22-37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双混沌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3 新混沌系统的生成及其动力学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4 基于非线性的反馈控制方法来实现混沌控制 | 第27-32页 |
3.4.1 非线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| 第27-30页 |
3.4.2 数值仿真 | 第30-32页 |
3.5 基于线性反馈的控制方法来实现混沌控制 | 第32-36页 |
3.5.1 线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5.2 数值仿真 | 第33-3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 | 第37-46页 |
4.1 引言 | 第37页 |
4.2 新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 | 第37-41页 |
4.2.1 广义同步的定义及基本方法 | 第37-38页 |
4.2.2 基于广义同步原理实现新混沌系统的同步 | 第38-39页 |
4.2.3 数值仿真 | 第39-41页 |
4.3 新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 | 第41-45页 |
4.3.1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| 第41-42页 |
4.3.2 数值模拟 | 第42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5章 一类非线性链系统的混沌反控制 | 第46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46页 |
5.2 非线性链系统模型 | 第46-47页 |
5.3 参考的混沌系统模型 | 第47-48页 |
5.4 混沌反控制的控制器构建及数值仿真 | 第48-59页 |
5.4.1 基于跟踪的单输入控制器的设计及数值仿真 | 第48-53页 |
5.4.2 基于跟踪的多输入控制器的设计及数值仿真 | 第53-59页 |
5.5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| 第5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