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7页 |
1.2.1 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关于国家治理、党内权力监督控制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关于廉洁政府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4 关于国外派驻监察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1.3 关于纪检监察职权的阐述 | 第17-19页 |
1.3.1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“三个有利” | 第17-18页 |
1.3.2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及主要任务 | 第18页 |
1.3.3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及处分形式 | 第18页 |
1.3.4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 | 第18-19页 |
1.4 广东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4.1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 | 第19页 |
1.4.2 落实“两个责任”的具体体现 | 第19-20页 |
1.4.3 实现“两个全覆盖”的内在要求 | 第20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5.1 文献研究法 | 第20页 |
1.5.2 比较分析法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派驻机构的历史沿革及与党内巡视机构的比较 | 第22-27页 |
2.1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历史沿革 | 第22-24页 |
2.1.1 探索和初创阶段 | 第22页 |
2.1.2 “双重领导”管理模式阶段 | 第22-23页 |
2.1.3 “直接领导统一管理”管理模式阶段 | 第23页 |
2.1.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 | 第23-24页 |
2.2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与党内巡视机构的比较 | 第24-27页 |
2.2.1 《中国共产党党章》对派驻机构的定义 | 第24页 |
2.2.2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职责 | 第24-25页 |
2.2.3 纪检监察派驻形式 | 第25页 |
2.2.4 党内巡视机构的定义 | 第25页 |
2.2.5 党内巡视机构的职责 | 第25页 |
2.2.6 派驻机构和巡视机构的共同点 | 第25-26页 |
2.2.7 派驻机构和巡视机构的区别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明朝派驻监察机构与当前派驻机构的比较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1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 | 第27-29页 |
3.1.1 明朝的“派驻”监察机构——六科给事中 | 第27页 |
3.1.2 六科给事中与当前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比较 | 第27-29页 |
3.2 六科给事中的现代启示 | 第29-30页 |
3.2.1 完善的法规保障是监察的基础 | 第29页 |
3.2.2 必须加强权力的相互制衡 | 第29页 |
3.2.3 监督方式的多样性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广东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| 第30-38页 |
4.1 广东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的障碍 | 第30-34页 |
4.1.1 职能泛化、主责弱化 | 第30-31页 |
4.1.2 “派”的权威和“驻”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| 第31页 |
4.1.3 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有待加强 | 第31-34页 |
4.2 广东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障碍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7页 |
4.2.1 “主体责任”和“监督责任”的意识不强 | 第34页 |
4.2.2 作关系不顺畅,派驻监督缺乏底气 | 第34-35页 |
4.2.3 队伍活力不足,履职能力不强 | 第35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广东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建议 | 第38-47页 |
5.1 完善制度建设,健全统一管理模式 | 第38-41页 |
5.1.1 完善顶层设计,厘清职责定位 | 第38-39页 |
5.1.2 理顺工作关系,提升“派”的权威 | 第39-40页 |
5.1.3 实施组织创新,推进派驻“全覆盖” | 第40-41页 |
5.2 创新监督思维,充分发挥“驻”的优势 | 第41-43页 |
5.2.1 聚焦主责主业,突出监督执纪问责 | 第41页 |
5.2.2 发挥“驻”的优势,增强派驻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| 第41-42页 |
5.2.3 加强权力制衡,构筑权力的笼子 | 第42-43页 |
5.3 锤炼过硬队伍,让派驻监督更有底气 | 第43-46页 |
5.3.1 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管机制 | 第44页 |
5.3.2 加强派驻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| 第44-45页 |
5.3.3 选优配强派驻机构干部队伍 | 第45页 |
5.3.4 加大派驻机构干部的培训力度 | 第45-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附件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