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精细化分析系统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精细化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5-20页 |
2.1 精细化分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| 第15-16页 |
2.1.1 功能概述 | 第15页 |
2.1.2 整体架构设计 | 第15-16页 |
2.2 系统硬件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2.1 电气设计原理 | 第17页 |
2.3 软件设计 | 第17-19页 |
2.3.1 移动车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 | 第18页 |
2.3.2 服务器软件 | 第18页 |
2.3.3 客户端软件 | 第18-1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精细化分析系统详细设计 | 第20-39页 |
3.1 结构设计 | 第20-24页 |
3.1.1 移动车整体结构设计 | 第20-21页 |
3.1.2 云台结构设计 | 第21页 |
3.1.3 升降柱结构设计 | 第21-22页 |
3.1.4 机箱结构设计 | 第22页 |
3.1.5 移动底盘结构设计 | 第22-23页 |
3.1.6 移动车最高高度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2 硬件设计 | 第24-30页 |
3.2.1 硬件选型 | 第24-28页 |
3.2.2 硬件电气图 | 第28-30页 |
3.3 软件设计 | 第30-38页 |
3.3.1 移动车软件设计 | 第31页 |
3.3.2 服务器软件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3.3 数据库模型设计 | 第32-35页 |
3.3.4 客户端界面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3.5 热图分析界面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软件重点功能算法设计 | 第39-55页 |
4.1 红外热像仪简介 | 第39页 |
4.2 红外测温数据读取 | 第39-40页 |
4.2.1 数据读取与转换 | 第39-40页 |
4.3 区域绘制与处理 | 第40-48页 |
4.3.1 OpenCV介绍 | 第40页 |
4.3.2 精细化测温分析工具绘制 | 第40-44页 |
4.3.3 精细化测温分析工具区域坐标集算法 | 第44-48页 |
4.4 GRABCUT轮廓区域温度分析算法 | 第48-50页 |
4.4.1 轮廓提取 | 第48-49页 |
4.4.2 GrabCut轮廓提取 | 第49-50页 |
4.5 线温度曲线波峰算法 | 第50-51页 |
4.5.1 曲线波峰搜索算法 | 第50-51页 |
4.6 电力设备故障判断算法 | 第51-54页 |
4.6.1 电力设备故障简述 | 第51-52页 |
4.6.2 红外诊断常规方法 | 第52页 |
4.6.3 诊断分析规则 | 第52-5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功能测试 | 第55-63页 |
5.1 拍摄红外图与可见光图片例子 | 第55页 |
5.2 各种分析区域测试 | 第55-58页 |
5.3 GRABCUT区域分析测试 | 第58-60页 |
5.4 分析规则测试 | 第60-61页 |
5.5 线温度曲线波峰差值报警测试 | 第61-6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系统测试 | 第63-71页 |
6.1 硬件测试 | 第63-65页 |
6.1.1 测试方案 | 第63页 |
6.1.2 测试结果 | 第63-65页 |
6.2 系统稳定性测试 | 第65-66页 |
6.3 性能测试 | 第66-69页 |
6.3.1 图像延迟时间测试 | 第66-68页 |
6.3.2 系统报警响应时间测试 | 第68-69页 |
6.3.3 移动车最长待机时间测试 | 第69页 |
6.4 测试结论 | 第69-7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件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