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民族史志论文

《桂海虞衡志》与《岭外代答》的民族志属性比较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9-11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第15-18页
第一章 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民族志属性第18-24页
    一、《桂海虞衡志》的作者及成书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范成大仕宦经历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桂海虞衡志》版本编纂第18-20页
    二、《岭外代答》的作者及成书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周去非仕宦经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岭外代答》版本编纂第20-21页
    三、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民族志属性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文本写作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田野工作第22-24页
第二章 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第24-37页
    一、《桂海虞衡志》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《桂海虞衡志》的问题意识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桂海虞衡志》的研究目的第29-30页
    二、《岭外代答》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《岭外代答》的问题意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岭外代答》的研究目的第33-34页
    三、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比较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问题意识比较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研究目的比较第35-37页
第三章 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的研究方法与文本写作第37-57页
    一、《桂海虞衡志》的研究方法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所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所闻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所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所想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所嗅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所尝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考证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八)历史文献资料第43-45页
    二、《岭外代答》的研究方法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所见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所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所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所想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所嗅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所尝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访谈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八)考证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(九)历史文献资料第49-51页
    三、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研究方法的比较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参与观察法的比较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访问法的比较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自观与他观法的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 四、《桂海虞衡志》与《岭外代答》的文本写作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《桂海虞衡志》的文本写作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《岭外代答》的文本写作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文本写作的比较第54-57页
总结第57-62页
    一、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民族志的特点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笔记属性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地方志属性第58-59页
    二、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民族志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三、从《桂海虞衡志》《岭外代答》看宋代民族志的特点第59-60页
    四、余论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华新人寿保险公司绩效管理研究
下一篇:创新对提升中凯安盛游艇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