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化铝陶瓷磨削温度的有限元仿真及试验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| 1.2.1 氧化铝陶瓷磨削研究 | 第9-10页 |
| 1.2.2 磨削温度理论研究 | 第10-12页 |
| 1.2.3 磨削温度仿真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1.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| 1.4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1.4.1 课题的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1.4.2 论文的组成部分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试验条件与试验内容 | 第15-23页 |
| 2.1 试验装置 | 第15-16页 |
| 2.2 试验材料 | 第16-20页 |
| 2.2.1 工件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| 第16-17页 |
| 2.2.2 砂轮的制作和修整 | 第17-20页 |
| 2.3 试验内容 | 第20页 |
| 2.4 磨削温度和磨削力测试 | 第20-22页 |
| 2.4.1 磨削温度信号的采集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2.4.2 磨削力信号的采集分析 | 第21页 |
| 2.4.3 砂轮磨粒及工件形貌观察 | 第21-22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3章 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氧化铝陶瓷试验与仿真 | 第23-47页 |
| 3.1 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试验 | 第23-29页 |
| 3.1.1 热电偶响应时间校核 | 第23-24页 |
| 3.1.2 不同磨削参数对单颗磨粒磨削力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| 3.1.3 不同磨削参数对单颗磨粒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3.1.4 砂轮磨粒及划痕形貌观察 | 第27-29页 |
| 3.2 热源法计算磨削温度 | 第29-33页 |
| 3.3 有限元模型及约束加载 | 第33-36页 |
| 3.3.1 工件材料有限元模型 | 第33页 |
| 3.3.2 约束和移动热源加载 | 第33-36页 |
| 3.4 单颗磨粒磨削温度仿真 | 第36-39页 |
| 3.4.1 热源宽度对单颗磨粒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| 3.4.2 不同磨削参数下单颗磨粒磨削温度的仿真 | 第38-39页 |
| 3.5 单颗磨粒热电偶测温仿真 | 第39-44页 |
| 3.5.1 热电偶对单颗磨粒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| 3.5.2 不同磨削参数下单颗磨粒热源温度仿真 | 第42页 |
| 3.5.3 热电偶面积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3.6 热量分配比的校正 | 第44-45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4章 有限颗金刚石磨粒磨削氧化铝陶瓷试验与仿真 | 第47-61页 |
| 4.1 有限颗金刚石磨粒磨削试验 | 第47-51页 |
| 4.1.1 磨粒及划痕形貌观测 | 第47-49页 |
| 4.1.2 不同排布方式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4.2 有限颗金刚石磨粒温度的仿真 | 第51-58页 |
| 4.2.1 不同热源间距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| 4.2.2 不同排布方式热源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4.2.3 不同热源强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4.2.4 热电偶对有限颗磨粒测温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4.3 均匀排布砂轮磨削试验与仿真 | 第58-60页 |
| 4.3.1 均匀排布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试验 | 第58页 |
| 4.3.2 均匀排布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仿真 | 第58-60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5.1 总结 | 第61页 |
| 5.2 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9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