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绿化规划论文--绿化系统规划论文--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

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研究--以北京奥运会马拉松赛道周边绿地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2-13页
第二章 绿色基础设施概述第13-25页
    2.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提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绿色基础设施及相关概念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相关概念辨析及本文研究范畴第17-19页
    2.2 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社会效益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生态效益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经济效益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绿色基础设施措施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城市规划尺度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场地设计尺度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绿色基础设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-32页
    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展历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理论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践研究第27页
    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理论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践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不够完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外连接性研究不足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绿色基础设施的评价体系研究不够深入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国内实践中绿色基础设施措施的应用不足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构建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连接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绿色基础设施多种措施的实践应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第31-32页
第四章 相关案例分析第32-42页
    4.1 英国卡莱尔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项目概况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案例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借鉴意义第33-34页
    4.2 英国伦敦东部绿网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项目概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案例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借鉴意义第35页
    4.3 美国纽约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项目概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案例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借鉴意义第37页
    4.4 北京海淀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项目概况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案例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借鉴意义第40页
    4.5 广东省绿道网络规划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项目概况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案例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借鉴意义第41-42页
第五章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赛道周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实践第42-71页
    5.1 项目背景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概述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项目区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上位规划第43-44页
    5.2 现状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周围环境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分类评价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分析总结第51-52页
    5.3 规划目标第52-53页
    5.4 规划主题及理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绿脉系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漫生系统第53-54页
    5.5 规划布局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历史文脉功能区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城市海绵功能区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开放绿地功能区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城市绿道功能区第56页
    5.6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第56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历史文化廊道设计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绿色交通规划设计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休闲体验规划设计第68-71页
第六章 结论第71-73页
    6.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分类规划绿色基础设施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运用绿色基础设施不同尺度下的多种技术手段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的连接性第71-72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9页
附录A 周围环境分析第79-80页
附录B 周围环境分类分析第80-81页
附录C 规划布局第81-82页
附录D 规划总图第82-83页
附录E 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第83-84页
附录F 续脉活力体验区上位规划位置第84-85页
附录G 续脉活力体验区整体规划位置第85-86页
附录H 续脉活力体验区总体规划第86-87页
附录I 续历史文脉体验设计图第87-88页
附录J 续交通文脉体验设计图第88-89页
附录K 服务设施设置图第89-90页
附录L 续脉活力体验区种植规划图第90-91页
附录M 续脉活力体验区植物配置模式图第91-92页
附录N 设计展板第92-95页
作者简介第95-96页
致谢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BIOWISHTM-Crop对草莓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