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.研究缘起 | 第9-11页 |
二.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.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四.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4-18页 |
第1章 张大千的绘画语言的剖析与研究 | 第18-28页 |
1.1 从历史空间到人文空间 | 第18-20页 |
1.2 从绘画空间到艺术思想空间 | 第20-25页 |
1.2.1 培养高尚人格是学艺者首先应该做到的 | 第20-21页 |
1.2.2 天才不足恃,七分努力三分天才 | 第21页 |
1.2.3 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发展 | 第21-22页 |
1.2.4 绘画的宗旨就是为了发现与表现美 | 第22页 |
1.2.5 形神兼备,传神超物,气韵生动,以貌取神 | 第22-23页 |
1.2.6 要获得成功,还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| 第23页 |
1.2.7 要想把画画好,还需要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 | 第23-24页 |
1.2.8 艺无止境,学无止境 | 第24-25页 |
1.3 独特绘画语言:泼墨泼彩 | 第25页 |
1.3.1 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 | 第25页 |
1.3.2 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的形成 | 第25页 |
1.4 绘画语言与审美的独特性 | 第25-28页 |
1.4.1 用色与用笔 | 第25-26页 |
1.4.2 肌理与色彩 | 第26-27页 |
1.4.3 画面的构图与秩序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研究以及对当代中国画水墨创作的启发与影响 | 第28-33页 |
2.1 总述张大千泼墨泼彩画的总体特点 | 第28页 |
2.2 个案研究 | 第28-30页 |
2.2.1 个案研究一:以“荷”为题材的泼墨泼彩画 | 第28-29页 |
2.2.2 个案研究二:以“山川”为题材的泼墨泼彩画 | 第29-30页 |
2.3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的审美价值 | 第30-31页 |
2.3.1 拥有大众情趣的审美价值 | 第30-31页 |
2.3.2 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| 第31页 |
2.3.3 拥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| 第31页 |
2.4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对后世中国画水墨的启发 | 第31-33页 |
2.4.1 技法上的启发 | 第31-32页 |
2.4.2 创作思想意识上的启发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张大千绘画语言的总结与后世绘画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3.1 张大千绘画语言总结 | 第33-34页 |
3.1.1 张大千绘画中传统笔墨的深厚以至于其绘画语言纯粹,正气 | 第33页 |
3.1.2 张大千的绘画语言是其绘画技法丰富的结果 | 第33页 |
3.1.3 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语言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求 | 第33-34页 |
3.2 张大千绘画语言对后世绘画影响的总结 | 第34-38页 |
3.2.1 直接影响了后世艺术家对中国画视觉元素的追求 | 第34页 |
3.2.2 直接影响了后世艺术家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的认识 | 第34页 |
3.2.3 对我的毕业创作《奇石》组画的启发与影响 | 第34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