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财政收入、支出论文--税收论文

经济新常态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政策研究

摘要第5-9页
Abstract第9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8-28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1.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思路和相关内容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26页
    1.3 论文写作过程中可能的创新、难点与不足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特色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的难点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不足之处与下一步的研究第27-28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28-48页
    2.1 市场型低碳工具的基本类型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.环境政策工具的基本类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低碳工具的基本类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市场型低碳工具的基本类型第30-31页
    2.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研究与选择应用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选择碳税政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选择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两种政策分阶段或分部门结合使用第32-34页
    2.3 碳税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碳税开征的可行性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碳税的税制模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碳税的税制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碳税的开征影响第36-40页
    2.4 碳排放权交易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碳排放权交易的初始分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碳排放权交易的利益分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设计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2.5 研究述评第43-48页
第3章 经济新常态赋予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新意义第48-64页
    3.1 经济新常态对碳减排的新要求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碳减排要兼顾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承载力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碳减排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碳减排要有助于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碳减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第55-56页
    3.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新常态战略目标实现的意义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转换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第60-6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1-64页
第4章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第64-78页
    4.1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概念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碳税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碳排放权交易第65-68页
    4.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第68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政府层面的比较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企业层面的比较第74-7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5章 我国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应用现状分析第78-112页
    5.1 我国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历史演进第78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排污收费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初步建立(1978 年-1991 年)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排污收费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发展(1992 年-2001 年)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完善与排污权交易制度不断尝试(2002 年-2011 年) ——碳税政策酝酿期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期第82-85页
    5.2 我国与碳税相关的政策措施实践应用分析第85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排污收费制度第8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现行税制中与碳税相关税种第96-99页
    5.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实践应用分析第99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实施现状第99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实施效果评价第108-10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9-112页
第6章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的国外实践与启示第112-124页
    6.1 北欧的碳税政策与欧盟的碳排放交易机制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北欧的碳税政策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第114-116页
    6.2 北欧和英国——复合政策模式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北欧国家的复合政策模式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英国的复合政策模式第117-119页
    6.3 澳大利亚——可转换政策模式第119-121页
    6.4 国外实践的启示第121-124页
第7章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政策设计第124-192页
    7.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实证分析第124-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方法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分析第125-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分析第139-152页
    7.2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152-16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行业发展战略第152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160-168页
    7.3 基于新常态发展战略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政策设计第168-18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调应用政策设计第16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设计第179-18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碳税政策设计第184-189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89-192页
第8章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第192-198页
    8.1 基于行业视角的配套政策建议第192-195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加大对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调整力度,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调应用形成合力第192-193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加快高碳原材料行业间价格联动机制的建立,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调应用打通传导机制第193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加强《中国制造 2025》的全面落实,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调应用提供产业政策环境第193-19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,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调应用提供技术动力第194-195页
    8.2 基于区域视角的配套政策建议第195-198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建立区域间碳转移补偿机制,实现产业转移的生态环保政策第195-19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积极实施森林碳汇制度,减轻欠发达区域碳减排成本第19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标签体系,为区域间碳减排责任的差别化承担提供依据第196-197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减排考核力度加大与减排收益使用权力下放并重,激发地方政府全面实施减排政策的动力第197-198页
参考文献第198-210页
科研成果第210-212页
致谢第212页

论文共2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光谱分析的农田土壤养分测定方法研究
下一篇: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猕猴桃生长后熟过程中电阻抗图谱特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