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扩张--以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融合为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5页 |
一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三、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扩张意义与局限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扩张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意义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现行法律规定的缺位与不足 | 第19-23页 |
一、公民与特定行政机关的原告资格缺位 | 第19页 |
二、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模糊 | 第19-20页 |
三、有关组织的原告资格过窄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新进展 | 第23-31页 |
第一节 民事公益诉讼及其相关概念的选择 | 第23-25页 |
一、“公共利益”内涵的模糊化界定 | 第23-24页 |
二、民事公益诉讼的广义探索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融合的基本理论 | 第25-31页 |
一、权源理论 | 第25-27页 |
二、公益诉权理论 | 第27-28页 |
三、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融合的类型化分析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上升为公共利益的私益诉讼 | 第31-33页 |
一、扩散性利益的司法保护 | 第32页 |
二、集合性利益的司法保护 | 第32页 |
三、个人同类性利益的司法保护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纯粹的私人公益诉讼 | 第33-34页 |
一、民众诉讼 | 第33-34页 |
二、团体诉讼 | 第34页 |
第三节 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融合视角下的中国选择 | 第37-43页 |
第一节 民事公诉模式 | 第37-39页 |
一、检察机关公诉模式 | 第37-38页 |
二、负有监督、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公诉模式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公益性社会组织诉讼模式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公民诉讼模式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