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公司机会规则基本理论 | 第10-13页 |
(一) 公司机会规则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(二) 公司机会规则的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二、公司机会规则的认定标准 | 第13-25页 |
(一) 公司机会规则认定标准——以英美法系为主 | 第13-21页 |
1、利益或期待利益标准 | 第13-14页 |
2、经营范围标准 | 第14-16页 |
3、公平性标准 | 第16-17页 |
4、结合标准——两步分析法 | 第17页 |
5、权力滥用标准 | 第17-18页 |
6、双重标准——《公司治理原则:分析和建议》(ALI 规则) | 第18-19页 |
7、不同公司、不同标准——罗伯特·C.克拉克教授观点 | 第19-21页 |
(二)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认定标准的司法实践 | 第21-25页 |
三、篡夺公司机会的例外 | 第25-31页 |
(一) 披露规则 | 第25-26页 |
(二) 公司拒绝 | 第26-28页 |
(三) 公司同意 | 第28-30页 |
(四) 对我国公司法的启发 | 第30-31页 |
四、篡夺公司机会的救济方式——归入权 | 第31-38页 |
(一) 实施基础 | 第31-33页 |
1. 归入权的性质 | 第31页 |
2. 归入权的制度基础 | 第31-33页 |
(二) 归入权主体 | 第33-35页 |
1. 归入权规制对象 | 第33-34页 |
2. 归入权行使主体 | 第34-35页 |
(三) 归入权行使程序 | 第35-38页 |
1. 归入权行使期间 | 第35-36页 |
2. 归入权行使方式 | 第36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0-41页 |
后记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