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工艺美术论文--中国工艺美术论文--陶瓷、漆器论文

扒村窑瓷绘中书画艺术的表现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二章 扒村窑概述第16-24页
    2.1 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第16-18页
    2.2 扒村窑的窑系脉源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与磁州窑的关系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与河南地区磁州窑系窑群的关系第21-24页
第三章 扒村窑瓷绘发展及其受书画艺术影响的表现第24-32页
    3.1 陶瓷绘画与书画艺术的关系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陶瓷绘画在书画艺术影响下的历史演变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书画艺术与陶瓷绘画发展的不同步性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扒村窑瓷绘的发展过程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生期:北宋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繁荣期:金代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式微期:元代第30-32页
第四章 扒村窑瓷绘内容中书画艺术的表现及其艺术特征第32-54页
    4.1 扒村窑瓷绘的内容分类第3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花鸟类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人物类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山水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书法类第43-48页
    4.2 扒村窑瓷绘艺术特征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世俗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程式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写意化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图案化第51-54页
第五章 扒村窑瓷绘创作中书画艺术元素的表现第54-74页
    5.1 构图的巧妙性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扒村窑瓷绘中的"留白"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扒村窑瓷绘中的"折枝"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扒村窑瓷绘中的"虚实"第58-60页
    5.2 线条的灵动性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扒村窑瓷绘中的"白描"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扒村窑瓷绘中的"小写意"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扒村窑瓷绘中的"工兼写"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扒村窑瓷绘中的"大写意"第65-66页
    5.3 单色的丰富性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扒村窑瓷绘中的"以黑抵百"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扒村窑瓷绘中的"计白当黑"第68-69页
    5.4 书写的创造性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扒村窑瓷绘中的"花型体"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扒村窑瓷绘中的"飞白"第71-74页
第六章 扒村窑的发展现状及其艺术风格的传承第74-80页
    6.1 扒村窑的发展现状第74-76页
    6.2 扒村窑瓷绘艺术风格的传承第76-80页
结语第80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致谢第86-8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人物服饰文化研究
下一篇:基于混沌的布谷鸟优化算法研究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