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符号表 | 第8-12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1.1 鸡球虫病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 西药防治鸡球虫病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1 离子载体类 | 第13页 |
1.2.2 吡啶类药物 | 第13-14页 |
1.2.3 抗硫胺素类药物 | 第14页 |
1.2.4 三嗪类药物 | 第14页 |
1.2.5 磺胺类药物 | 第14页 |
1.2.6 二硝基类药物 | 第14页 |
1.2.7 抗菌增效剂 | 第14-15页 |
1.3 中药对鸡球虫病防治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.1 中药对球虫病的机理研究 | 第15页 |
1.3.2 防治球虫单位中药 | 第15-16页 |
1.3.3 防治球虫中药方剂 | 第16页 |
1.3.4 鸡球虫散概述 | 第16-17页 |
1.3.5 青蒿与常山配合治疗球虫病的研究 | 第17页 |
1.4 中药和抗菌增效剂联合治疗球虫病的研究 | 第17页 |
1.5 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抗鸡柔嫩艾美尔球虫中药组方比例的筛选试验 | 第20-26页 |
2.1 试验药品与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1.1 试验药品 | 第20页 |
2.1.2 试验器材 | 第20-21页 |
2.2 试验动物 | 第21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3.1 试验设计与分组 | 第21-22页 |
2.3.2 药效判定指标 | 第22-23页 |
2.4 数据分析 | 第23页 |
2.5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5.1 临床观察结果 | 第23页 |
2.5.2 供试药物对球虫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| 第23-24页 |
2.6 讨论 | 第24-25页 |
2.6.1 组方原则 | 第24-25页 |
2.6.2 试验组方对鸡球虫病治疗效果 | 第25页 |
2.7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新中药组方与DVD联合用药最佳剂量筛选 | 第26-32页 |
3.1 试验药物与材料 | 第26页 |
3.2 试验动物 | 第26页 |
3.3 试验方法 | 第26-28页 |
3.3.1 试验分组与给药 | 第26-27页 |
3.3.2 药效判定指标 | 第27-28页 |
3.4 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5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5.1 临床症状 | 第29页 |
3.5.2 防治效果评价 | 第29-30页 |
3.6 讨论 | 第30页 |
3.7 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新中药组方与DVD联合用药防治鸡球虫病的临床试验 | 第32-38页 |
4.1 试验药物与材料 | 第32-33页 |
4.1.1 试验药品 | 第32页 |
4.1.2 试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4.2 试验场所及动物 | 第33页 |
4.3 试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4.3.1 病例来源 | 第33页 |
4.3.2 球虫病的诊断 | 第33页 |
4.3.3 试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| 第33-34页 |
4.3.4 粪便收集及卵囊计数 | 第34页 |
4.4 药效判定指标 | 第34-35页 |
4.4.1 临床观察:每日观察和记录鸡群的精神、食欲,粪便等情况 | 第34页 |
4.4.2 粪便卵囊计数 | 第34-35页 |
4.4.3 增重率 | 第35页 |
4.4.4 存活率 | 第35页 |
4.4.5 死亡率 | 第35页 |
4.4.6 料肉比 | 第35页 |
4.5 数据分析 | 第35页 |
4.6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6.1 治疗期间临床症状观察 | 第35页 |
4.6.2 药物对球虫卵囊减少率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6.3 药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7 讨论 | 第37页 |
4.8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