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8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11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财产保全制度概述 | 第13-16页 |
2.1 财产保全制度的含义和功能 | 第13-14页 |
2.1.1 财产保全制度的含义 | 第13页 |
2.1.2 财产保全制度的功能 | 第13-14页 |
2.2 两大法系财产保全制度的比较 | 第14-16页 |
2.2.1 大陆法系国家(地区)的财产保全制度 | 第15页 |
2.2.2 英美法系国家的财产保全制度 | 第15-16页 |
第3章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6-21页 |
3.1 财产保全管辖权的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3.1.1 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权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16页 |
3.1.2 诉中财产保全的管辖权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3.2 财产保全的担保规定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3.2.1 要求提供财产保全担保的条件过于严格 | 第17页 |
3.2.2 财产保全担保的数额不明确 | 第17页 |
3.2.3 财产保全担保方式规定不明确 | 第17-18页 |
3.3 财产保全的启动程序与执行程序存在问题 | 第18-19页 |
3.3.1 财产保全启动程序的主体设置不合理 | 第18页 |
3.3.2 财产保全执行程序的主体设置不合理 | 第18-19页 |
3.3.3 财产保全告知程序不明确 | 第19页 |
3.3.4 财产保全的申请时间规定不明确 | 第19页 |
3.4 财产保全的救济方式存在问题 | 第19-21页 |
3.4.1 当事人的救济途径不合理 | 第19页 |
3.4.2 对案外第三人的保护不够 | 第19-21页 |
第4章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完善 | 第21-27页 |
4.1 明确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 | 第21页 |
4.1.1 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的完善 | 第21页 |
4.1.2 诉中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的完善 | 第21页 |
4.2 完善财产保全的担保制度 | 第21-23页 |
4.2.1 放宽要求提供财产保全担保的条件 | 第21-22页 |
4.2.2 财产保全担保数额的明确 | 第22-23页 |
4.2.3 财产保全担保方式的确定 | 第23页 |
4.3 改进财产保全的执行程序 | 第23-25页 |
4.3.1 财产保全启动主体的明确 | 第23-24页 |
4.3.2 财产保全执行主体的确定 | 第24页 |
4.3.3 财产保全告知制度的完善 | 第24页 |
4.3.4 财产保全申请时间的明确 | 第24-25页 |
4.4 完善财产保全的救济程序 | 第25-27页 |
4.4.1 被申请人的救济途径 | 第25-26页 |
4.4.2 第三人异议程序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9页 |
后记 | 第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