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32页 |
1.1 引论 | 第11页 |
1.2 光子晶体概述 | 第11-19页 |
1.2.1 光子晶体的概念 | 第11-13页 |
1.2.2 光子带隙特征 | 第13-16页 |
1.2.3 光子带隙的调控 | 第16-19页 |
1.3 胶体晶体 | 第19-25页 |
1.3.1 胶体晶体的组装方法 | 第19-23页 |
1.3.2 胶体晶体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1.4 (2+1)维光子晶体简介 | 第25-29页 |
1.4.1 (2+1)维光子晶体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1.4.2 (2+1)维光子晶体的制备 | 第26-29页 |
1.4.3 (2+1)维光子晶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9页 |
1.5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29-32页 |
第2章 高质量胶体晶体单层制备及表征 | 第32-60页 |
2.1 本章引言 | 第32-3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4-36页 |
2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34页 |
2.2.2 胶体晶体单层的制备 | 第34-36页 |
2.2.3 样品表征 | 第3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59页 |
2.3.1 退火过程中胶体晶体单层的形貌演变及机理 | 第36-39页 |
2.3.2 不同退火时间胶体晶体单层的机械性能表征 | 第39-54页 |
2.3.3 高质量胶体晶体单层在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| 第54-5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3章 (2+1)D光子晶体 | 第60-79页 |
3.1 本章引言 | 第60-6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1-63页 |
3.2.1 (2+1) D光子晶体的制备 | 第61-62页 |
3.2.2 3D fcc光子晶体的制备 | 第62页 |
3.2.3 LED光子晶体背反射镜的制备 | 第62-63页 |
3.2.4 样品表征 | 第6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78页 |
3.3.1 衬底表面亲疏水表面性质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3.3.2 溶剂蒸气退火时间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3.3.3 胶体晶体单层的层数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3.3.4 PS胶体球粒径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3.3.5 与 3D fcc光子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对比 | 第69-75页 |
3.3.6 作为背反射镜提高LED的出光效率 | 第75-7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4章 (2+1)D光子晶体超晶格 | 第79-98页 |
4.1 本章引言 | 第79-8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0-82页 |
4.2.1 (2+1) D光子晶体超晶格的制备 | 第80-81页 |
4.2.2 LED光子晶体超晶格背反射镜的制备 | 第81页 |
4.2.3 样品表征 | 第81-8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2-97页 |
4.3.1 退火对(2+1) D光子晶体超晶格质量的影响 | 第82-84页 |
4.3.2 超晶格结构调控 | 第84-85页 |
4.3.3 超晶格的光学特性 | 第85-87页 |
4.3.4 超晶格的晶格匹配规律及带隙位置调控 | 第87-92页 |
4.3.5 与(2+1) D光子晶体光学性能对比 | 第92-94页 |
4.3.6 超晶格背反射镜在提高LED光取出效率上的应用 | 第94-9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5章 (2+1)D光子晶体异质结 | 第98-110页 |
5.1 本章引言 | 第98-99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99-100页 |
5.2.1 (2+1) D光子晶体异质结的制备 | 第99-100页 |
5.2.2 样品表征 | 第100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08页 |
5.3.1 (2+1) D光子晶体异质结的结构及其带隙特征 | 第100-103页 |
5.3.2 双光子带隙(2+1) D光子晶体异质结 | 第103-105页 |
5.3.3 超宽带隙(2+1) D光子晶体异质结 | 第105-10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8-11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26-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