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| 1.1 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2页 |
| 1.4 工作量 | 第12-13页 |
| 2 地质背景 | 第13-20页 |
| 2.1 地质背景 | 第13-15页 |
| 2.2 地层序列 | 第15-16页 |
| 2.3 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| 第16-17页 |
| 2.4 采样 | 第17-20页 |
| 3 分析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4 数据分析结果 | 第23-33页 |
| 4.1 碎屑锆石U-Pb定年 | 第23-27页 |
| 4.2 Hf同位素 | 第27-33页 |
| 5 讨论 | 第33-45页 |
| 5.1 沉积岩和变沉积岩的源区 | 第33-37页 |
| 5.2 沉积岩和变沉积岩的地质意义 | 第37-40页 |
| 5.3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的沟-弧体系 | 第40-42页 |
| 5.4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的裂解 | 第42-43页 |
| 5.5 华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 | 第43-45页 |
| 6. 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7-58页 |
| 附表目录 | 第58-75页 |
| 附表1 江南造山带沉积岩、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-Pb数据 | 第58-68页 |
| 附表2 江南造山带沉积岩、变沉积岩碎屑锆石Lu-Hf数据 | 第68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