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芍六君子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2-28页 |
1. 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认识 | 第12-15页 |
·中医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症状的认识 | 第12页 |
·中医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2-13页 |
·中医学对肝病证型标准的规范和治法的认识 | 第13-14页 |
·应用归芍六君子汤的理论依据 | 第14-15页 |
2. 西医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认识 | 第15-22页 |
·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| 第16页 |
·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法 | 第16-19页 |
·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西医治疗 | 第19-22页 |
3.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8页 |
·对中医证型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对单味中药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中西医的免疫调节研究 | 第25页 |
·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8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8-40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3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28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28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28-29页 |
·纳入病例标准 | 第29页 |
·排除病例标准 | 第29页 |
·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| 第29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30-31页 |
·疗效判定标准 | 第31-32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 研究结果 | 第33-40页 |
·一般情况比较 | 第33页 |
·中医症状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室检查比较 | 第34-37页 |
·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比较 | 第37-39页 |
·副反应观察 | 第39-40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40-48页 |
1. 药物分析 | 第40-44页 |
·对阿德福韦酯的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对于归芍六君子汤及其的药物分析 | 第41-44页 |
2. 疗效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 临床意义分析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