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1.1 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锂空气电池的诞生及其反应机理 | 第12-14页 |
1.3 锂空气电池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| 第14-16页 |
1.4 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6页 |
1.4.1 碳基正极 | 第16-18页 |
1.4.2 非碳正极 | 第18-19页 |
1.4.3 催化剂 | 第19-26页 |
1.5 本文的选题依据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6-29页 |
1.5.1 本文的选题依据 | 第26-27页 |
1.5.2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5.3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9-35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3 材料表征 | 第31-34页 |
2.3.1 电导率测试 | 第31页 |
2.3.2 热重-差热测试 | 第31-32页 |
2.3.3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测试 | 第32页 |
2.3.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| 第32页 |
2.3.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| 第32-33页 |
2.3.6 能谱分析 | 第33页 |
2.3.7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| 第33页 |
2.3.8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4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4-35页 |
2.4.1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 | 第34页 |
2.4.2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34页 |
2.4.3 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制备条件的探索 | 第35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40页 |
3.2.1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的制备 | 第36-38页 |
3.2.2 锂空气电池的组装 | 第38-39页 |
3.2.3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9-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0页 |
3.3.1 水热合成FeCo_2O_4@Ni前驱体反应溶剂的探索 | 第40-45页 |
3.3.2 煅烧温度对FeCo_2O_4@Ni薄片结构影响的探索 | 第45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| 第52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4.2.1 锂空气电池空气正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| 第53页 |
4.2.2 材料的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70页 |
4.3.1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的结构表征 | 第54-58页 |
4.3.2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3 非碳正极FeCo_2O_4@Ni与碳基正极KB/FeCo_2O_4/Ni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| 第60-65页 |
4.3.4 放电产物的表征与分析 | 第65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复合正极Au/FeCo_2O_4@Ni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| 第71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71-7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72-73页 |
5.2.1 复合正极Au/FeCo_2O_4@Ni的制备与电池组装 | 第72页 |
5.2.2 材料的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72-7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3-80页 |
5.3.1 复合正极Au/FeCo_2O_4@Ni的结构表征 | 第73-76页 |
5.3.2 复合正极Au/FeCo_2O_4@Ni与非碳正极FeCo_2O_4@Ni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| 第76-79页 |
5.3.3 放电产物的形貌表征 | 第79-8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6.1 结论 | 第82-83页 |
6.2 展望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