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怖主义犯罪的规范分析与政策解读--以“东突”问题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“东突”问题之刑法规制 | 第8-18页 |
第一节 恐怖主义犯罪的典型:“东突”问题 | 第8-13页 |
一、“东突”问题概况 | 第8-9页 |
二、“东突”恐怖主义犯罪特征 | 第9-13页 |
第二节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的新发展 | 第13-18页 |
一、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对恐怖主义犯罪的修改 | 第13-14页 |
二、《反恐怖主义法》的确立 | 第14-15页 |
三、立法评析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国外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的概况与评析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各国反恐刑法立法概况 | 第18-24页 |
一、美国 | 第18-20页 |
二、英国 | 第20-22页 |
三、德国 | 第22-23页 |
四、俄罗斯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各国刑事立法评析 | 第24-28页 |
一、凸显“轻轻重重,以重为主”的刑事政策精神 | 第24-25页 |
二、体现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的功能 | 第25-26页 |
三、呈现主观主义的倾向 | 第26-27页 |
四、罪刑失衡明显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追问 | 第28-39页 |
第一节 极端主义概念的界定 | 第28-32页 |
一、学理上的极端主义内涵 | 第28-30页 |
二、刑法上的极端主义内涵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宣扬、煽动型恐怖主义犯罪的适用分析 | 第32-35页 |
一、行为的方式 | 第32-34页 |
二、煽动行为是否具有公然性?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持有型恐怖主义犯罪辨析 | 第35-39页 |
一、“持有”的理解 | 第35-37页 |
二、罪与非罪的区分—情节 严重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恐怖主义犯罪前置化规制的正当性 | 第39-57页 |
第一节 敌人刑法思潮的产生与影响 | 第39-48页 |
一、敌人刑法的内涵 | 第40-41页 |
二、敌人刑法匡正 | 第41-45页 |
三、敌人刑法与恐怖主义犯罪 | 第45-48页 |
第二节 风险刑法观的应用 | 第48-57页 |
一、风险刑法与恐怖主义犯罪前置化规制 | 第49-53页 |
二、恐怖主义犯罪前置化规制所保护的法益 | 第53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