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1.1 非晶态合金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| 第10-13页 |
| 1.2 非晶合金的形成理论 | 第13-16页 |
| 1.2.1 非晶合金玻璃转变现象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判据 | 第14-16页 |
| 1.3 非晶合金在外力下的行为 | 第16-18页 |
| 1.4 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| 第18-20页 |
| 1.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| 第21-35页 |
| 2.1 分子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1-22页 |
| 2.2 分子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| 第22-30页 |
| 2.2.1 系综 | 第22-23页 |
| 2.2.2 边界条件 | 第23-25页 |
| 2.2.3 运动方程 | 第25页 |
| 2.2.4 数值积分 | 第25-27页 |
| 2.2.5 势函数 | 第27-30页 |
| 2.3 经典分子动力学软件LAMMPS | 第30-32页 |
| 2.4 分子动力学分析方法 | 第32-35页 |
| 2.4.1 径向分布函数 | 第32页 |
| 2.4.2 键对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2.4.3 多面体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第3章 高压下Cu_(50)Zr_(50)非晶合金的结构演变 | 第35-44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5页 |
| 3.2 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| 3.3 结果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第4章 Cu_(50)Zr_(50)晶态合金高压下的结构演变 | 第44-5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4页 |
| 4.2 Cu_(50)Zr_(50)晶态合金高压下的结构演变 | 第44-49页 |
| 4.2.1 模型建立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4.2.2 结果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4.3 Cu_(50)Zr_(50)晶态合金高压相变可逆性的研究 | 第49-53页 |
| 4.3.1 模型建立方法 | 第49页 |
| 4.3.2 结果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4.4 快速冷却与高压诱导形成非晶的对比 | 第53-55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| 攻读术士期间担任的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