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渡河流域石棉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1.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1.2.1 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| 1.4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| 第17-25页 |
| 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7-19页 |
| 2.2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9-22页 |
| 2.2.1 地层 | 第19-21页 |
| 2.2.2 第四纪堆积 | 第21页 |
| 2.2.3 构造 | 第21-22页 |
| 2.3 社会经济 | 第22-25页 |
| 2.3.1 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矿产资源概况 | 第23页 |
| 2.3.3 水电开发状况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析 | 第25-29页 |
| 3.1 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.1.1 样品采集 | 第25页 |
| 3.1.2 样品处理与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.2 质量监控 | 第26-29页 |
| 第4章 重金属元素总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| 第29-38页 |
| 4.1 重金属的总量分析评价 | 第29-30页 |
| 4.2 大渡河流域石棉段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0-31页 |
| 4.2.1 元素的背景分布 | 第30-31页 |
| 4.2.2 元素的富集与分异特征 | 第31页 |
| 4.3 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互关系 | 第31-38页 |
| 4.3.1 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4.3.2 聚类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4.3.3 重金属元素来源与影响因素浅析 | 第33-38页 |
| 第5章 重金属污染评价 | 第38-49页 |
| 5.1 地积累指数法(Igeo)评价 | 第38-42页 |
| 5.1.1 地积累指数统计 | 第38-41页 |
| 5.1.2 污染状况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5.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| 第42-47页 |
| 5.2.1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统计 | 第43-46页 |
| 5.2.2 污染状况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5.3 评价方法比较 | 第47-48页 |
| 5.4 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结果 | 第48-49页 |
| 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| 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建议与对策 | 第50-52页 |
| 讨论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7-58页 |
| 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