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--地理学论文--人文地理学论文

四川安县生物礁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引言第9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依据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2章 安县生物礁地质公园概述第16-26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地理条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经济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质遗迹景观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文景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其它自然景观第23页
    2.3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现状第23-26页
第3章 安县生物礁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第26-46页
    3.1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现状第2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科普教育功能分区布局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旅游景点现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科普旅游线路现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旅游景观科学价值传播现状第31-39页
    3.2 目前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3.3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SWOT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旅游开发优势(STRENGTH)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旅游开发劣势(WEAKNESS)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旅游开发机遇(OPPORTUNITY)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旅游开发威胁(THREAT)第44-46页
第4章 安县生物礁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资源评价第46-56页
    4.1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评价方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评价因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评价等级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世界级景观(Ⅰ级)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国家级景观(Ⅱ级)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省级及以下级景观(Ⅲ级)第51-52页
    4.3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结果分析第52-56页
第5章 安县生物礁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优化研究第56-78页
    5.1 科普教育功能分区布局提升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科普教育区布局提升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科普教育区布局提升对策第57-59页
    5.2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深度开发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深度开发模式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深度开发对策第60-63页
    5.3 科普旅游线路优化设计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科普旅游线路优化模式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科普旅游线路优化对策第63-69页
    5.4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传播第69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传播优化模式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科普旅游景观科学价值传播具体对策第70-78页
结论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相对测量法的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绝缘的带电测试研究
下一篇:框架语义学视域下《三国演义》中时间词的英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