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2页 |
1.2.1 沥青混合料数值建模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2.2 沥青砂胶粘弹本构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3 沥青混合料细观数值仿真试验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2.4 沥青混合料数值设计的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1.3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细观数值模型 | 第25-54页 |
2.1 工业CT技术基础 | 第25-30页 |
2.1.1 YXLON Compact-225 工业CT基本组成 | 第25-27页 |
2.1.2 工业CT成像原理 | 第27-30页 |
2.2 沥青混合料CT图像处理与分析 | 第30-35页 |
2.2.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| 第30-33页 |
2.2.2 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的算法应用 | 第33-35页 |
2.3 集料粘连分割处理 | 第35-42页 |
2.3.1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理论 | 第35-37页 |
2.3.2 改进的形态学多尺度粘连图像分割算法原理 | 第37-39页 |
2.3.3 应用改进的形态学多尺度粘连图像分割效果与精度评价 | 第39-42页 |
2.4 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值模型重构 | 第42-52页 |
2.4.1 基于体素三维数值试件重构原理 | 第43-46页 |
2.4.2 体素尺寸效应 | 第46-5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三章 沥青砂胶本构与数值实现 | 第54-85页 |
3.1 线性粘弹性基本特征与理论 | 第54-61页 |
3.1.1 线性粘弹性材料基本特征 | 第55-56页 |
3.1.2 线性粘弹性材料典型本构模型 | 第56-61页 |
3.2 沥青砂胶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| 第61-64页 |
3.2.1 一维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| 第62-63页 |
3.2.2 三维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| 第63-64页 |
3.3 沥青砂胶三维线性粘弹本构数值实现 | 第64-83页 |
3.3.1 沥青胶砂三维本构粘弹性参数确定方法 | 第65-68页 |
3.3.2 沥青砂胶三维线性粘弹本构方程增量形式 | 第68-75页 |
3.3.3 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 | 第75-80页 |
3.3.4 沥青砂胶三维本构模型UMAT子程序的实现 | 第80-8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三相体系本构参数确定及模型验证 | 第85-120页 |
4.1 利用蠕变曲线确定本构模型参数 | 第85-104页 |
4.1.1 材料与设备 | 第85-95页 |
4.1.2 蠕变曲线试验研究 | 第95-97页 |
4.1.3 试验结果与参数拟合 | 第97-104页 |
4.2 砂胶本构模型验证方法与数据处理 | 第104-111页 |
4.2.1 弯曲试验 | 第105-107页 |
4.2.2 压缩试验 | 第107-111页 |
4.3 数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| 第111-119页 |
4.3.1 弯曲试验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| 第111-115页 |
4.3.2 压缩试验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| 第115-11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蠕变数值仿真与分析 | 第120-139页 |
5.1 沥青混合料三轴试验方法 | 第120-126页 |
5.1.1 三轴试验机介绍 | 第121-122页 |
5.1.2 试件制作及参数设定 | 第122-123页 |
5.1.3 试验方案及试验步骤 | 第123-126页 |
5.2 三轴静载蠕变数值仿真试验 | 第126-134页 |
5.2.1 细观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126-130页 |
5.2.2 三轴蠕变数值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| 第130-134页 |
5.3 三轴静载蠕变试验结果与比较 | 第134-13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37-13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39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5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51-153页 |
致谢 | 第153-154页 |
附件 | 第1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