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1-26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3页 |
2.1.1 长江六圩河口水域 | 第21-22页 |
2.1.2 通航管理 | 第22-23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3-26页 |
2.2.1 权变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2 整体性治理理论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长江六圩河口通航管理的现状分析 | 第26-37页 |
3.1 长江六圩河口水域现状 | 第26-33页 |
3.1.1 管理机构和监管措施 | 第26-28页 |
3.1.2 交通流复杂 | 第28-31页 |
3.1.3 事故多发 | 第31-33页 |
3.2 长江六圩河口水域现状的原因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2.1 缺乏政策支持 | 第33页 |
3.2.2 管理机构混乱 | 第33-34页 |
3.2.3 法律依据不足 | 第34-35页 |
3.2.4 水域功能区划不合理 | 第35页 |
3.2.5 海事监管不到位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国内外通航管理经验借鉴 | 第37-44页 |
4.1 国外及国内其它水域通航管理发展的概况 | 第37-41页 |
4.1.1 国外通航管理发展概况 | 第37-40页 |
4.1.2 国内其它水域通航管理发展概况 | 第40-41页 |
4.2 国外及国内其它水域通航发展的经验启示 | 第41-44页 |
第5章 进一步加强长江六圩河口水域通航管理的对策分析 | 第44-62页 |
5.1 政策支持 | 第44-45页 |
5.1.1 制定长远规划 | 第44页 |
5.1.2 政策资源倾斜 | 第44-45页 |
5.2 构建区域管理平台 | 第45-49页 |
5.2.1 合理划定管辖水域 | 第46-47页 |
5.2.2 设立六圩河口海事管理机构 | 第47-49页 |
5.2.3 构建统一的水上管理机构 | 第49页 |
5.3 完善六圩区域性的法律 | 第49-53页 |
5.3.1 加强立法工作 | 第50-51页 |
5.3.2 降低水域间的法律差异 | 第51页 |
5.3.3 加强法律法规内容释义 | 第51-52页 |
5.3.4 宣传普及航行规定航法 | 第52-53页 |
5.3.5 强化执法 | 第53页 |
5.4 优化水域功能划分 | 第53-56页 |
5.4.1 优化航道 | 第54-56页 |
5.4.2 改善自然条件 | 第56页 |
5.5 强化区域性海事机构的职能 | 第56-62页 |
5.5.1 完善VTS的监管 | 第56-58页 |
5.5.2 增设应急待命点加强现场监管执法 | 第58页 |
5.5.3 督促航运企业履职履责 | 第58-59页 |
5.5.4 重视人员管理 | 第59-60页 |
5.5.5 制定沟通联系指南 | 第60-61页 |
5.5.6 倡导文明航行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附录一:长江六圩河口水域安全告示书 | 第67-69页 |
附录二:关于印发《镇江扬州六圩河口联合监管办事处(筹)工作规则(试行)》的通知 | 第69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