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黄庭坚贬谪文学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贬谪文学研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黄庭坚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案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步骤第21-22页
第二章 贬谪文学传统与历史背景第22-42页
    第一节 宋前贬谪文学传统的回顾第22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北宋贬谪文学的政治因素第24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北宋政治与士人风貌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士大夫政治的形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宋人的志节与气概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党争文祸的演变历程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贬谪制度与贬谪文学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北宋贬谪制度概述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贬谪文学价值内涵第40-42页
第三章 黄庭坚的生平与贬谪历程第42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家世背景第42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贬谪历程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贬谪黔戎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流寓荆渚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编隶宜州第51-53页
第四章 黄庭坚贬谪文学的题材表现第53-83页
    第一节 谪居生活:寄居边地的艰辛第53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亲情慰藉:手足兄弟的挂牵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与元明:和“觞”字韵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与知命:“兄弟灯前家万里”第62-64页
    第三节 师友感怀:故交知己的追忆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苏轼:“东坡百世士”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秦观:“醉卧藤阴盖”第68-70页
    第四节 传道授业:后学新进的指点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勉励砥柱之志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揄扬地方人文第74-76页
    第五节 咏物情怀:物质意象的诗意第76-8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水仙:清雅脱俗的韵致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茶茗:怡情养生的品物第80-83页
第五章 黄庭坚贬谪文学的思想内涵第83-119页
    第一节 黄庭坚三教思想的渊源第83-85页
    第二节 儒家:人格基石之表述第85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儒风浓厚的家学师承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崇儒力行的淑世理想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谪地词章的儒者襟怀第95-99页
    第三节 道家:顺随物化之书写第99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道家典籍的心灵体认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心道合一的诗学工夫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羁旅诗文的观化体道第106-109页
    第四节 佛禅:自性超越之语篇第109-1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悟识本心的禅悦精神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佛典禅语的真如意象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勘破死生的逆境禅修第115-119页
第六章 黄庭坚贬谪文学的艺术风貌第119-143页
    第一节 寄旨遥深:题画诗艺的会通第119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黄氏兄弟的墨竹评鉴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李公藏画的归隐题写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花光仲仁的墨梅赏爱第126-129页
    第二节 绚极归平:诗学风格的转变第129-1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前期:语言形式求生新第130-1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字斟句酌,以意炼象第130-1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妙用险韵,倾心拗律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 章法多变,用典出新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后期:诗文风貌趋平淡第136-1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得辞顺,言浅意深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语意直贯,章法平整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 敦厚诗教,启悟情性第141-143页
第七章 结语第143-145页
征引文献第145-158页
后记第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全唐文》公文研究
下一篇:三语句子阅读中的二语语形激活--基于眼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