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--各种类型保险论文

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1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状况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点第15页
2 概念界定及其基础理论第15-18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基础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社会保障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17-18页
3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8-33页
    3.1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和标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标准和方式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第22-24页
    3.2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第25-30页
    3.3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险种间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医疗保险筹资不到位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医保基金管理、使用不规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大型医疗机构就诊人数过于集中第31-32页
    3.4 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医疗保险制度差异大、统筹级别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金筹集不规范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医疗保险管理、监督机制不健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过度医疗的困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第33页
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概述及其对扬州市的启示第33-38页
    4.1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33-34页
    4.2 英国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第34-35页
    4.3 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第35页
    4.4 新加坡储蓄医疗保险制度第35-36页
    4.5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扬州市的启示第36-38页
5 国内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分析及其对扬州市的启示第38-45页
    5.1 京沪深三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及现状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及现状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上海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及现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深圳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及现状第41-43页
    5.2 京沪深三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城镇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城镇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城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3-44页
    5.3 京沪深三地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对扬州的启示第44-45页
6 完善扬州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有效性的对策第45-48页
    6.1 明确政府在医疗保险中的职责第45页
    6.2 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第45-46页
    6.3 倡导和树立健康医疗保险理念第46页
    6.4 加快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,建立多层次诊疗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6.5 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第47页
    6.6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家庭养老代际支持女儿化倾向研究--基于福建省福安市的调查
下一篇:学生视角下独立学院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--基于江西省5所院校的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