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1-23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11-13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(三) 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1. 农村籍大学生 | 第15页 |
2. 相对剥夺感 | 第15-16页 |
3. 城市生活场域 | 第16页 |
(四) 文献回顾 | 第16-20页 |
1. 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 相对剥夺感及相对剥夺理论研究 | 第18-20页 |
3. 对已有研究的反思与讨论 | 第20页 |
(五) 研究问题的聚焦及分析框架的提出 | 第20-23页 |
二、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| 第23-29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(二) 研究工具 | 第24-28页 |
(三) 资料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三、入场失意:纵向相对剥夺感的形成 | 第29-33页 |
(一) 挤过高考“独木桥”:价值期望的升高 | 第30页 |
(二) 期望落空:诱发纵向相对剥夺感 | 第30-33页 |
四、在场游离:横向相对剥夺感的凸显 | 第33-43页 |
(一) 纠结与无奈:农村籍大学生的在场状态 | 第33-37页 |
(二) 对比之下:横向相对剥夺感及不满的滋生 | 第37-43页 |
五、离场突围: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 | 第43-49页 |
(一) 身陷“阶层”:农村籍大学生的离场窘境 | 第43-45页 |
(二) 离场时的社会适应方式:弱势地位下的行为取向 | 第45-49页 |
六、结论与反思 | 第49-52页 |
(一) 结论 | 第49页 |
(二) 反思 | 第49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