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--其他论文

电针与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10-12页
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-41页
    1.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1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定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椎间盘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产生的机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临床分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临床表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7 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8 治疗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9 动物实验研究第25-28页
    1.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28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病名的认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辩证分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临床分期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治疗方法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探讨第37-41页
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41-50页
    2.1 临床资料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一般资料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诊断标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病例纳入标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病例排除标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终止试验标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第42页
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一般资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随机数字分组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2.3 治疗方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电针治疗组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穴位注射组第43页
    2.4 疗效观察指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疼痛程度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中医证候SI评分改善程度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腰突症治疗成绩积分改善程度第43页
    2.5 疗效评定标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镇痛程度评价(参照VAS评分法)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第44页
    2.6 统计分析方法第44页
    2.7 研究结果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临床病例一般资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中医证候SI评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4 腰突症治疗成绩积分JOA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5 疗效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 2.8 讨论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8.1 临床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8.2 疼痛与镇疼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8.3 关于疼痛第49-50页
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50-63页
    3.1 实验设备和材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动物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试剂及药物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仪器第50-51页
    3.2 研究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动物分组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MRI检查第51-52页
    3.3 动物造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造模方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具体操作第52-53页
    3.4 治疗方法第53页
    3.5 检测指标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引物探针设计合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椎间盘组织总RNA的提取第54-56页
    3.6 实验结果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观察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针刺和NGF对LDH大白兔Bcl-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针刺和NGF对LDH大白兔Bax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针刺和NGF对LDH大白兔Cas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 3.7 讨论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物选择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方法选择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凋亡调控基因Bcl-2和Bax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意义第61-63页
结语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0页
附录第70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详细摘要第73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点坝砂体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类型及预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河道砂体储层不连续性地震属性分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