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一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界定 | 第12-19页 |
(一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概念 | 第12页 |
(二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发展历程 | 第12-15页 |
1. 民事检察监督工作起步与发展 | 第12-13页 |
2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实践中逐步发展 | 第13-14页 |
3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被民事诉讼法确认 | 第14-15页 |
(三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其它民事检察建议的区别 | 第15页 |
(四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民事抗诉的区别 | 第15-19页 |
1. 二者的适用主体不同 | 第16页 |
2. 二者的适用程序不同 | 第16-17页 |
3. 二者的效率不同 | 第17-18页 |
4. 二者的产生的效力不同 | 第18-19页 |
二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必要性 | 第19-25页 |
(一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必要性 | 第19-22页 |
1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加强审判监督的要求 | 第19-20页 |
2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强化检察监督的需要 | 第20页 |
3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 | 第20-21页 |
4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 | 第21-22页 |
(二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实践的积极作用 | 第22-25页 |
1. 有效缓和了检法两家的紧张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 有效缓解上级检察机关办案压力 | 第23-24页 |
3. 有效减轻当事人的维权负担 | 第24-25页 |
4. 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| 第25页 |
三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5-30页 |
(一)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立法上缺陷 | 第26-29页 |
1. 适用范围不明确 | 第26页 |
2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操作流程不具体 | 第26-27页 |
3. 必须经检委会决定制约了再审检察建议的效率 | 第27页 |
4.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不明确 | 第27-29页 |
(二) 各地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工作发展不平衡 | 第29页 |
(三) 法检两家对再审检察建议的态度不协调 | 第29页 |
(四) 民事行政检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| 第29-30页 |
四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完善 | 第30-35页 |
(一) 明确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 | 第30-31页 |
1. 明确可以提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形 | 第31页 |
2. 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设置为民事抗诉的前置程序 | 第31页 |
3. 以适宜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为原则确定适用范围 | 第31页 |
(二) 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程序 | 第31-33页 |
1. 当事人申请应当由控申部门统一受理 | 第31-32页 |
2.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审查案件 | 第32页 |
3. 取消必须经检察委员会决定的规定 | 第32页 |
4. 规范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书的格式 | 第32-33页 |
5. 规范人民法院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接收和审查回复程序 | 第33页 |
(三) 明确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 | 第33-34页 |
(四) 培养高素质的民行检察官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