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| 第10-11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1-12页 |
1.4.1 可能的创新 | 第11页 |
1.4.2 论文的不足 | 第11-12页 |
2 理论依据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2.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1.1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| 第12页 |
2.1.2 低水平均衡陷进论 | 第12页 |
2.1.3 平衡增长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| 第13-16页 |
2.2.1 不平衡增长理论 | 第13页 |
2.2.2 中心-外围理论 | 第13-15页 |
2.2.3 倒“U”型理论 | 第15页 |
2.2.4 增长极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3.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3.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7-19页 |
3 三大农产品主产区农村经济差异的现状分析 | 第19-29页 |
3.1 安徽省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| 第19-20页 |
3.2 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农村经济差异的现状分析 | 第20-27页 |
3.2.1 三大主产区介绍 | 第20-21页 |
3.2.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变化 | 第21-24页 |
3.2.3 农村生产水平的差异变化 | 第24-26页 |
3.2.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变化 | 第26-27页 |
3.3 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4 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| 第29-38页 |
4.1 面板数据模型 | 第29-31页 |
4.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| 第31-32页 |
4.2.1 变量说明 | 第31页 |
4.2.2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| 第31-32页 |
4.3 数据处理 | 第32-33页 |
4.3.1 平稳性检验 | 第32-33页 |
4.3.2 协整检验 | 第33页 |
4.4 模型选择 | 第33-35页 |
4.4.1 F检验 | 第33-34页 |
4.4.2 豪斯曼检验 | 第34-35页 |
4.5 三大主产区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41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38-39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附录 | 第45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