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对策研究--以独生子女政策终结为例

论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一、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外相关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内相关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文献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历史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个案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(四) 研究思路、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 研究的不足第15-16页
二、公共政策终结相关理论概述第16-21页
    (一)公共政策及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共政策的含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第16页
    (二) 公共政策终结的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功能的终结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策组织的终结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政策自身的终结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 政策项目的终结第17页
    (三)公共政策终结的影响因素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触发机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策评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舆论的推力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4. 政策环境的变化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5. 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第20-21页
三、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现实分析第21-27页
    (一) 独生子女政策的含义及出台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 独生子女政策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出台的背景及过程第21-22页
    (二) 独生子女政策的渐进式终结过程第22-23页
    (三)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深层剖析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是政策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契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公共舆论是推动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重要动力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 政治领导者的领导与决断第25-27页
四、基于独生子女政策终结考察我国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原因第27-36页
    (一)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迟滞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超过了预期的时间点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二孩政策实施一年,生育率仍然下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不及时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第28-30页
    (二) 导致独生子女政策终结迟滞的障碍因素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终结主体的抵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政策终结成本高昂第32-33页
    (三) 公共政策终结存在障碍的原因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终结主体的价值偏好和自利倾向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策组织的惯性与惰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 决策体制及政府任期制的约束第34-36页
五、消解公共政策终结障碍的路径选择第36-44页
    (一) 强化终结理念,提高终结主体的能力与水平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强调政策终结的必要性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提升政策终结主体的能力与水平第36-38页
    (二) 完善政策终结方式,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采用强制施行与妥协施行相结合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强政策终结的试点工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废旧立新并举,缓解政策终结的压力第39页
    (三) 重视政策终结的评估工作,取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综合运用官方评估和非官方评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开性和解释力第40页
    (四) 完善政策终结利益协调机制,减少利益阻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政策终结利益引导机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政策终结利益补偿机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完善政策终结的利益整合机制第41页
    (五) 增强政策终结的合力,广泛凝聚共识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准确掌握政策终结的时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恰当运用媒体舆论工具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 开放决策过程,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第42-44页
六、结束语第44-46页
注释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东省环境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
下一篇:基于民间融资大数据的地区性民间融资风险监测与预警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