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金融法论文--证券管理法令论文

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绪论第11-17页
 一、 选题的源起第13-14页
 二、 文献综述第14-15页
 三、 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四、 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一章 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7-26页
 第一节 上市公司收购概论第17-20页
  一、 上市公司收购的含义第17-18页
  二、 上市公司收购的现状第18-20页
 第二节 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理念探究第20-26页
  一、 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出发点第20-22页
  二、 信息披露制度与证券监管模式第22-23页
  三、 美国和英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第23-24页
  四、 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框架第24-26页
第二章 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第26-34页
 第一节 美国和英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比较分析第26-28页
  一、 美国《威廉姆斯法》的相关规定第26-27页
  二、 英国《城市法典》的相关规定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从“银川新华百货案”看一致行动人监管的必要性第28-30页
  一、 案情介绍第28页
  二、 案情评析第28-29页
  三、 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界定第29-30页
  四、 一致行动形成时间的界定标准第30页
 第三节 目标公司董事会的信息披露义务第30-34页
  一、 理论基础第30-31页
  二、 美国和英国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第31-32页
  三、 我国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第32-34页
第三章 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第34-51页
 第一节 持股预警信息披露制度第34-39页
  一、 5%以上持股监管制度探究第34-36页
   (一) 监管方式的选择及适用的范围第35页
   (二) 美国和英国关于持股预警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分析第35-36页
  二、 从“盛大收购新浪风波案”看我国的 5%持股预警临界线第36-38页
   (一) 案情介绍第36-37页
   (二) 案情分析第37页
   (三) 对我国持股预警临界线的评价第37-38页
  三、 信息披露具体内容的研究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第39-45页
  一、 美国和英国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分析第39-41页
   (一) 要约收购内容的披露第39-40页
   (二) 要约有效期间的披露第40-41页
  二、 从“南钢联合要约收购南钢股份”案看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第41-42页
   (一) 案情介绍第41页
   (二) 案情分析第41-42页
   (三) 我国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第42页
  三、 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第42-45页
   (一) 理论基础第42-43页
   (二) 我国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的设计第43-44页
   (三) 我国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4-45页
 第三节 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第45-51页
  一、 协议收购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主要方式的原因第45-48页
   (一) 特殊的股权结构第46-48页
   (二) 过高的要约收购成本第48页
   (三) 政府政策的支持第48页
  二、 美国等国家关于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分析第48-49页
  三、 我国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49-51页
第四章 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第51-56页
 第一节 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第51-52页
 第二节 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第52-53页
 第三节 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第53-56页
结束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制度研究--从股东权利行使的角度讨论
下一篇:关联企业中从属公司破产情形下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