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观赏园艺(花卉和观赏树木)论文

广东丰顺县八乡山植物区系及野生观赏植物评价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概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相关概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进展第12-18页
第二章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-21页
    2.1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文献查阅及资料收集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地调查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,评价野生观赏植物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研究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21-24页
    3.1 丰顺县八乡山自然环境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理位置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地形地貌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气象条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土壤条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植被类型第22页
    3.2 丰顺县八乡山社会经济概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人口、经济基本情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旅游发展基本情况第22-24页
第四章 八乡山野生植物的调查与分析第24-43页
    4.1 八乡山野生植物的组成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野生植物资源概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野生植物资源科的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野生植物资源属的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野生植物资源单种科分析第25页
    4.2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第28-34页
    4.3 八乡山野生植物药用价值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4.4 八乡山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性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现有珍稀濒危植物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建议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第40-43页
第五章 野生观赏植物的分析第43-70页
    5.1 野生观赏植物组成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野生观赏植物科的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野生观赏植物属的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单种科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野生观赏植物生活型分析第47页
    5.2 野生观赏植物观赏特性分析第4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观赏蕨类植物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观赏竹类植物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观赏藤本类植物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观赏树木类植物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观赏草本类植物第61-68页
    5.3 观赏植物园林用途分析第68-70页
第六章 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第70-92页
    6.1 八乡山野生观赏草本植物二次评价与筛选第70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观赏草本评价标准的确定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观赏草本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及结果第76-79页
    6.2 八乡山野生观赏树木二次评价与筛选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观赏树木评价标准的确定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观赏树木综合评价结果第84-86页
    6.3 八乡山野生观赏藤本二次评价与筛选第86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观赏藤本评价标准的确定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观赏藤本综合评价结果第90-92页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92-9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2-93页
    7.2 相关建议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观赏植物园林应用建议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八乡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建议第95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0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4-105页
附录Ⅰ 八乡山植物名录第105-143页
附录Ⅱ 八乡山自然环境图片第143-144页
附录Ⅲ 八乡山植物图片第144-149页

论文共1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设计阶段中不同结构形式成本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--以某高层住宅为例
下一篇:离子型稀土毛细上升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