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广告设计客观评价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广告设计客观评价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广告设计评价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现有广告设计评价方法分类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6-30页 |
2.1 平面广告设计效果评价理论 | 第16-20页 |
2.1.1 形式评价 | 第16-17页 |
2.1.2 视觉要素评价 | 第17-19页 |
2.1.3 品牌效果评价 | 第19-20页 |
2.2 视觉注意理论 | 第20-25页 |
2.2.1 视觉注意与显著性检测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2.2.2 选择注意计算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2.3 视觉特征提取 | 第22-23页 |
2.2.4 视觉注意焦点 | 第23-24页 |
2.2.5 视觉注意机制的驱动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3 眼动实验理论 | 第25-28页 |
2.3.1 眼动仪介绍 | 第26-27页 |
2.3.2 眼动实验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广告设计客观评价方法 | 第30-42页 |
3.1 广告设计评价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 显著性检测 | 第31-37页 |
3.2.1 特征提取 | 第32-34页 |
3.2.2 生成显著性区域 | 第34-36页 |
3.2.3 注意焦点检测与转移 | 第36-37页 |
3.3 平面广告设计评价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3.1 基于显著性区域的初次评定 | 第37-38页 |
3.3.2 基于注意焦点的深入判定 | 第38-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8页 |
4.1 实验数据库 | 第42页 |
4.2 眼动实验过程 | 第42-43页 |
4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3.1 实验结果主观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2 实验结果客观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3 实验结果分类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48页 |
5.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4-56页 |
附录 眼动实验结果与本文方法结果对比 | 第56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