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前言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养生与体质的概述及其源流发展 | 第14-55页 |
| 1 养生的内涵及源流 | 第14-28页 |
| 1.1 养生的内涵 | 第14页 |
| 1.2 《黄帝内经》养生思想的渊源 | 第14-19页 |
| 1.3 《黄帝内经》养生思想体系 | 第19-20页 |
| 1.4 后世传承与发展 | 第20-26页 |
| 1.5 研究现状 | 第26-28页 |
| 2 体质的涵义及源流 | 第28-52页 |
| 2.1 体质的涵义 | 第28-29页 |
| 2.2 体质学说的源流 | 第29-32页 |
| 2.3 《黄帝内经》中有关体质的论述 | 第32-48页 |
| 2.4 研究现状 | 第48-52页 |
| 3 体质与养生的关系 | 第52-55页 |
| 3.1 中医体质学说丰富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| 第52-53页 |
| 3.2 中医体质学促进了中医体质学的发展 | 第53页 |
| 3.3 中医体质养生代表着现代养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| 第53-55页 |
| 第二章 《黄帝内经》体质养生学术思想及其发展 | 第55-63页 |
| 1. 阴阳体质与四时养生 | 第55-56页 |
| 2. 五行体质与情志养生 | 第56-57页 |
| 3. 不同形体与饮食养生 | 第57-58页 |
| 4. 勇怯体质与肝胆的养生 | 第58-59页 |
| 5. 《黄帝内经》体质养生思想的发展 | 第59-61页 |
| 5.1 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推动体质养生理论的发展 | 第59页 |
| 5.2 不同的体质分型丰富了体质养生的内容 | 第59-61页 |
| 6. 《黄帝内经》体质养生思想对现代社会健康的研究价值 | 第61-63页 |
| 第三章 江苏三地健康高龄老人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| 第63-78页 |
| 1. 资料与方法 | 第63-65页 |
| 1.1 调查对象 | 第63-64页 |
| 1.2 调查内容 | 第64页 |
| 1.3 调查方法 | 第64-65页 |
| 1.4 统计方法 | 第65页 |
| 2. 调查结果 | 第65-69页 |
| 2.1 基本情况与体质辨识 | 第65-66页 |
| 2.2 饮食习惯 | 第66-67页 |
| 2.3 睡眠情况 | 第67-68页 |
| 2.4 性格情况 | 第68页 |
| 2.5 寒热喜好 | 第68页 |
| 2.6 中医体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68-69页 |
| 3. 结果分析 | 第69-73页 |
| 3.1 江苏三地健康高龄老人中医体质特点 | 第69-71页 |
| 3.2 饮食与起居习惯、性格是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| 第71-72页 |
| 3.3 地域与寿夭 | 第72-73页 |
| 4. 启示 | 第73-78页 |
| 4.1 普及“卫生之道”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| 第73-76页 |
| 4.2 构建基于体质辨识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 | 第76-78页 |
| 第四章 结论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