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40页 |
1.1 纳米药物载体 | 第17-24页 |
1.1.1 纳米药物载体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1.1.2 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 | 第18-24页 |
1.1.3 纳米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 | 第24页 |
1.2 聚合物胶束 | 第24-27页 |
1.2.1 嵌段共聚物胶束 | 第24-25页 |
1.2.2 超分子共聚物胶束 | 第25-26页 |
1.2.3 共聚物复合胶束 | 第26-27页 |
1.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| 第27-38页 |
1.3.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概述 | 第27-29页 |
1.3.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改性 | 第29-31页 |
1.3.3 介孔二氧化硅药物控释方式 | 第31-38页 |
1.4 本文的立题思想及研究内容 | 第38-40页 |
第2章 温度响应性共聚物复合胶束及其载药 | 第40-60页 |
2.1 引言 | 第40-42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9页 |
2.2.1 实验药品与试剂 | 第42页 |
2.2.2 端羟基聚N-乙烯基己内酰胺(PNVCL-OH)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2.2.3 聚N-乙烯基己内酰胺-b-聚乳酸(PNVCL-b-PLA)的制备 | 第43页 |
2.2.4 聚乙二醇单甲醚-b-聚乳酸(MPEG-b-PLA)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2.2.5 共聚物复合胶束(MSM)的制备 | 第44页 |
2.2.6 共聚物复合胶束的细胞毒性 | 第44-45页 |
2.2.7 体外细胞内吞作用 | 第45页 |
2.2.8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 | 第45-48页 |
2.2.9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| 第48页 |
2.2.10 样品测试与表征 | 第48-4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8页 |
2.4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3章 温度/pH响应性超分子共聚物复合胶束及其载药 | 第60-88页 |
3.1 引言 | 第60-6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2-68页 |
3.2.1 实验药品与试剂 | 第62-63页 |
3.2.2 对羟基2,4-二氨基三嗪(DAT-OH)的制备 | 第63页 |
3.2.3 1-(2-羟乙基)尿嘧啶(HEU)的制备 | 第63-64页 |
3.2.4 端二氨基三嗪聚己内酯(DAT-PCL)的制备 | 第64页 |
3.2.5 端尿嘧啶聚N-乙烯基己内酰胺(PNVCL-U)的制备 | 第64-65页 |
3.2.6 端尿嘧啶聚乙二醇单甲醚(MPEG-U)的制备 | 第65-66页 |
3.2.7 超分子共聚物复合胶束(SMSM)的制备 | 第66页 |
3.2.8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 | 第66-67页 |
3.2.9 超分子共聚物复合胶束的细胞毒性 | 第67页 |
3.2.10 体外细胞内吞作用 | 第67页 |
3.2.11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| 第67-68页 |
3.2.12 样品测试与表征 | 第6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86页 |
3.4 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4章 温度/pH响应性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载药 | 第88-105页 |
4.1 引言 | 第88-9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90-95页 |
4.2.1 实验药品与试剂 | 第90-91页 |
4.2.2 醛基聚乙二醇单甲醚(MPEG.CHO)的制备 | 第91页 |
4.2.3 醛基聚N-异丙基丙烯酰胺(PNIPAM-CHO)的制备 | 第91-92页 |
4.2.4 氨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(MSNs-NH_2)的制备 | 第92-93页 |
4.2.5 聚合物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93页 |
4.2.6 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| 第93页 |
4.2.7 纳米粒子的载药及其释放 | 第93-94页 |
4.2.8 体外细胞内吞作用 | 第94页 |
4.2.9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| 第94-95页 |
4.2.10 样品测试与表征 | 第9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4页 |
4.4 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