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编与创作:苗族舞蹈舞台艺术初建之探索--苗族舞蹈家金欧的艺术实践个案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22页 |
(一)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8-12页 |
(二)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(三) 研究方法与研究途径 | 第18-20页 |
(四)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| 第20-22页 |
一 改编与创作:从民间舞到艺术作品 | 第22-35页 |
(一) 从民间舞到艺术作品的改编 | 第23-29页 |
1. 《四人芦笙舞》的改编 | 第23-24页 |
2. 《芦笙斗鸡舞》的改编 | 第24-26页 |
3. 《东方红》中苗族舞的改编 | 第26-27页 |
4. 《讨花带》的改编 | 第27-29页 |
(二) 从民间舞到艺术作品的创作 | 第29-34页 |
1. 《学文化》的创作 | 第30-31页 |
2. 《苗族青年舞》的创作 | 第31-33页 |
3. 《向往》和《赛马曲》的创作 | 第33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二 改编与创作:动作语言和器乐舞服的出新 | 第35-47页 |
(一) 苗族芦笙舞动作语言的出新 | 第35-41页 |
1. 动作语汇的出新 | 第36-39页 |
2. 技术技巧的出新 | 第39-41页 |
(二) 苗族芦笙舞器乐舞服的出新 | 第41-45页 |
1. 芦笙舞器乐的出新 | 第41-44页 |
2. 芦笙舞服装的出新 | 第44-4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三 改编与创作:表演艺术与舞台创作的追求 | 第47-56页 |
(一) 表演艺术的追求 | 第47-52页 |
1. 以“眼睛”为灵 | 第47-49页 |
2. 以“绝活”取胜 | 第49-50页 |
3. 求“狂”“疯”境界 | 第50-52页 |
(二) 舞台创作的转型 | 第52-55页 |
1. 从文化广场转向舞台空间 | 第52-53页 |
2. 从生活形态转向艺术作品 | 第53-54页 |
3. 从族群文化转向个性表达 | 第54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四 改编与创作:民族舞蹈艺术化成功之径 | 第56-64页 |
(一)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路径 | 第56-59页 |
1. 从芦笙世家之子到都市舞者 | 第56-57页 |
2. 从都市剧场返回苗寨寻根 | 第57-59页 |
(二) 走向都市和世界的视野 | 第59-63页 |
1. 国家院团建设打开的视野 | 第59-61页 |
2. 中西舞蹈文化交流打开的视野 | 第61-6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附录 金欧小传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