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1.1 铁皮石斛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1.1 铁皮石斛分布及生长环境 | 第15页 |
1.1.2 铁皮石斛质量标准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1.3 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 铁皮石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1.2.1 提高免疫力 | 第17页 |
1.2.2 抗氧化作用 | 第17-18页 |
1.2.3 降血糖和降血压作用 | 第18页 |
1.2.4 抗肿瘤作用 | 第18页 |
1.2.5 生津作用 | 第18-19页 |
1.3 铁皮石斛的主要有效成分 | 第19-22页 |
1.3.1 多糖 | 第19-20页 |
1.3.2 生物碱 | 第20-21页 |
1.3.3 黄酮类 | 第21页 |
1.3.4 氨基酸 | 第21页 |
1.3.5 挥发油 | 第21-22页 |
1.3.6 其他 | 第22页 |
1.4 铁皮石斛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4.1 抗氧化作用机制 | 第22-23页 |
1.4.2 体外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 | 第23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| 第25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仪器、试剂与材料 | 第25页 |
2.2.1 仪器 | 第25页 |
2.2.2 试剂 | 第25页 |
2.2.3 材料 | 第25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.1 样品的处理 | 第25-26页 |
2.3.4 GC-MS分析条件 | 第26页 |
2.4 实验结果 | 第26-32页 |
2.4.1 铁皮石斛花、茎、叶中挥发性成分鉴定 | 第26-30页 |
2.4.2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叶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| 第30-32页 |
2.5 讨论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33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仪器、试剂与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2.1 仪器 | 第33页 |
3.2.2 试剂 | 第33页 |
3.2.3 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4-36页 |
3.3.1 提取方法的确定 | 第34页 |
3.3.2 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| 第34页 |
3.3.3 方法学考察 | 第34-35页 |
3.3.4 抗氧化活性测定 | 第35-36页 |
3.3.5 数据分析 | 第36页 |
3.4 实验结果 | 第36-44页 |
3.4.1 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3.4.2 铁皮石斛茎和叶HPLC指纹图谱比较 | 第38-39页 |
3.4.3 相似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4.4 聚类分析(HCA) | 第40-41页 |
3.4.5 主成分分析(PCA) | 第41-43页 |
3.4.6 铁皮石斛茎和叶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43-44页 |
3.5 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铁皮石斛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| 第46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仪器、试剂与材料 | 第46页 |
4.2.1 仪器 | 第46页 |
4.2.2 试剂 | 第46页 |
4.2.3 材料 | 第46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4.3.1 标准曲线绘制 | 第46页 |
4.3.2 样品的制备及测定 | 第46-47页 |
4.3.3 铁皮石斛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 | 第47页 |
4.4 实验结果 | 第47-51页 |
4.4.1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 | 第47页 |
4.4.2 方法学考察 | 第47-48页 |
4.4.3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茎和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| 第48-49页 |
4.4.4 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茎和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| 第49页 |
4.4.5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茎和叶黄酮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49-51页 |
4.5 讨论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| 第52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仪器、试剂与材料 | 第52页 |
5.2.1 仪器 | 第52页 |
5.2.2 试剂 | 第52页 |
5.2.3 材料 | 第52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5.3.1 标准曲线绘制 | 第52页 |
5.3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 | 第52-53页 |
5.3.3 铁皮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| 第53页 |
5.4 实验结果 | 第53-58页 |
5.4.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| 第53-54页 |
5.4.2 方法学考察 | 第54页 |
5.4.3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温度优化 | 第54-55页 |
5.4.4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茎和叶总多糖含量比较 | 第55-56页 |
5.4.5 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茎和叶总多糖含量比较 | 第56-57页 |
5.4.6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茎和叶多糖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57-58页 |
5.5 讨论 | 第58-60页 |
第六章 铁皮石斛生物碱含量测定 | 第60-65页 |
6.1 引言 | 第60页 |
6.2 仪器、试剂与材料 | 第60页 |
6.2.1 仪器 | 第60页 |
6.2.2 试剂 | 第60页 |
6.2.3 材料 | 第60页 |
6.3 实验方法 | 第60-61页 |
6.3.1 试剂配制 | 第60页 |
6.3.2 标准曲线绘制 | 第60页 |
6.3.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 | 第60-61页 |
6.4 实验结果 | 第61-64页 |
6.4.1 石斛碱标准曲线绘制 | 第61页 |
6.4.2 方法学考察 | 第61-62页 |
6.4.3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茎和叶总生物碱含量比较 | 第62-63页 |
6.4.4 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茎和叶总生物碱含量比较 | 第63-64页 |
6.5 讨论 | 第64-65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